“中国15座城市每天因拥堵损失近10亿元”“中国113个重点城市中三分之一以上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机动车排放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来自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和环境保护部的两项研究统计结果看似无关,却都将目标指向机动车以及机动车快速增长带来的“城市病”。
据公安部交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
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规模扩大,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正从中国的东中部城市向西部蔓延。
在西部贵州省会城市贵阳9平方公里的一环路核心区内,每天有30万辆汽车运行,密度很高。11月20日起,上述限定区域内开始实施严格的“绿标准入”制度,这意味着未达到环保要求的“黄标车”“无标车”将被强制在其外运行。
所谓“黄标”和“绿标”都是环保检验合格标志,但“黄标车”未到达国家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尾气排放污染量大、浓度高、排放稳定性差,被认为是高污染车,因而被限制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外行驶。
北京是中国最早实行汽车环保分类制度的城市,早在2002年就建立了“黄绿标”制度。随后,深圳、青岛等东部城市也相继出台“黄绿标”制度和相应限行措施。
然而,汽车环保限行却使“二手车”市场滋生出一种怪象:有人专门低价收购“黄标车”,再转卖到没有实施限行的欠发达城市。
从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到贵阳挂职任市长助理的杨宇梁说,贵阳市有不少汽车是外地环保限行淘汰,甚至经过翻新改装的。这些车是城市环境和交通安全的潜在威胁,西部城市该对它们说“不”了。
2009年7月,环境保护部印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推进实施,最终统一全国环保标志标准,实现环保标志规范化管理,规范和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督管理。
按照《规定》,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达到国I及以上标准的、装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达到国III及以上标准的,核发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机动车,核发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