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面粉增白剂上的杯弓蛇影,与其说是对添加剂本身的忧惧,不如说是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担忧
热议多年的面粉增白剂存废之争即将尘埃落定。日前,卫生部监督局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公开征求意见,公告称将设一年的过渡期限,拟从明年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剂。
食品行业有这样一句话:“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化的食品工业”。面粉增白剂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改变了面粉的卖相,成为相关产业的催化剂。然而,其对人体健康的未知影响,却成为争论的焦点。
一种声音认为,面粉增白剂会破坏面粉中的营养,于健康不利,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明确禁用;另一种声音却认为增白剂无害,美国对面粉增白剂不限量,加拿大的可使用量也是中国的2.5倍,若禁用,则会导致食品添加剂厂破产、员工下岗,因此要慎言禁用。各方面对面粉增白剂的不同姿态,一度令舆论与公众莫衷一是。
人们之所以对这一问题如此关心,是因为这些年餐桌上的安全让人担心,化学添加物确有潜在隐患。乳酸、瓜尔胶、阿斯巴甜……一盒乳制品里可能就有几种添加剂。而《食品安全法》的基本精神,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理念,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基本诉求:“能不添加则不添加”。这应当成为食品加工制作领域的通识。
9月12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结束征求意见,面粉增白剂依然被列入面粉处理剂行列;而今,其退出历史舞台的基调已定。短短数月拟出禁令,相较于十数年的存废之争,相关部门因应民意、关切民生的积极作为值得肯定。然而,一年的过渡期,还是引发不少质疑。
设置一年过渡期的初衷,也许在于考虑到面粉增白剂企业及职工的利益,但这与国人的食品安全相较,孰轻孰重?叫停面粉增白剂,必然会引发相关连锁反应,公共政策迟早要面对这个成本,那么,早一年和晚一年,究竟有多大差别?既然一年后才叫停,那么,个别面粉增白剂企业会不会开足马力、为禁令后的市场备足“存粮”?更重要的是,如果对此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解释,会不会为各色流言的蕴蓄发酵提供了可趁之机?
值得思考的是:国际上的面粉增白剂之争,似乎并不像我国那么激烈。说到底,人们在面粉增白剂上的杯弓蛇影,与其说是对添加剂本身的忧惧,不如说是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担忧。也正因如此,宣示“禁用”的公共决策时不可惜墨如金,在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的同时,更应做好解释工作,以坦诚的态度,给出科学依据;同时强化执法能力,真正为百姓的食品安全构筑起刚性防线。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