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快讯|意甲英超西甲|中超女足|NBACBA|网球|高尔夫|排球乒羽赛车田径水上台球棋牌|体彩|爱运动|酷图|明星|专题
中国在线>体育频道>专题>广州亚运会>关注
亚运会场馆建设的经济学:15天的场馆为15年造
2010-10-28 11:18:42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这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为大型运动会投入巨资兴建的体育场馆往往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境地:办赛的15天人声鼎沸、轰轰烈烈;赛后的15年闲置空转、支不抵债,许多大型赛事都没能圆满地解答好这道难题。如何把赛时使用和赛后利用完美结合起来考验着举办地的眼光和智慧。

第16届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亚运会将使用体育场馆70个,场馆建设和维护资金共63亿元。广州市巧打建设场馆的算盘,变低效投入为务实利民、变短期行为为长期效应、变单一开发为多维发展。一次性投入的63亿元不仅着眼于亚运一时,更注重撬动后亚运时代的大市场。

全民健身的需要、体育产业的培育、城市发展的加速,都将被体育场馆有效承载,从而使这个城市最大的公共建筑体不再成为社会包袱而成为公共财富。

从为赛而建到以民为重

亚运会场馆总数为70个,比奥运会50个场馆更多。如此多的场馆建在何处直接关系到场馆的整体利用。如果按照传统的建设方案,众多场馆高度集中地建设,施工难度小、组织参赛容易。

亚组委场馆器材部部长彭高峰告诉记者,最早的方案是考虑把场馆都集中建在原有奥体中心附近,可是这样建设只充分满足了大赛的需要,却不利于赛后各区居民的就近利用。如此大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应以充分考虑赛后利用,让广大市民充分享有亚运会的成果作为场馆建设的首要出发点。

于是,广州确定了“因地制宜、分散建设”的场馆建设原则。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场馆,70个场馆中仅新建场馆12个,改造场馆58个;另一方面,在体育设施不足的区和县级市或者高校新建场馆,如新建了海珠区体育中心弥补了旧城区体育场馆资源的不足,在南沙、萝岗、从化等区市各建设了体育馆。“即使不开亚运会,由于这些区体育场馆少,也是要新建场馆的,”亚组委场馆器材部潘国隆介绍说。

在这种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广州亚运会设置了53个比赛场馆、17个独立训练场馆,形成了多中心、多功能的空间格局,即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大学城、亚运城及花园酒店(总部酒店)周边场馆等五大场馆群,并辐射到广州市10个区2个县级市和佛山、东莞、汕尾3个分赛区城市。

彭高峰认为,亚运会场馆建设凸显出既有高度集中又有相对分散的特点,分合自如,这是很多城市无法比拟的。亚运期间,由8条线路组成的城市地铁轨道交通网,将覆盖80%以上的比赛场馆,这又将保障大赛的顺利进行。

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指出,广州市体育人口比例接近60%。亚运会场馆建设使广州市目前拥有体育场地18000多个,总面积达1727万平方米。“算下来,户籍人口每人拥有的运动场地约为2.3平方米。亚运会后,这些场馆都将开放为当地百姓所用,增强全民健身的功能。同时,政府也考虑通过合理经营,让场馆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亚运会场馆建设和改造还充分体现“绿色生态、节能环保、岭南特色”,广泛采用自然通风、采光设计,综合应用太阳能及水源热泵新能源、分质供水、雨水综合利用、真空垃圾收集系统等工程技术、新理念,其中亚运城的运动员村、技术官员单体建筑节能率预计达到65%,具有较明显的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

从服务赛事到培育产业

记者了解到,不仅高标准地满足赛事需要,而且还超前性地培育相关产业,这更成为广州市亚运会场馆建设的独到之处。

广东工业大学板球场是为亚运会新建的我国第一个国际标准的比赛场馆,面积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板球是一项历史悠久、极富文化底蕴的运动,比赛转播费用高、商业开发前景好,但是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亚运会后,广州市计划在学校开始推广板球运动。

象棋、围棋第一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列入广州亚运会,这意味着中国传统棋类运动正在逐渐走向国际化。在青山绿水间的麓湖畔,新建了广州棋院,亚运会后将成为广州市唯一的大型棋类活动场所,向群众开放,特别将为青少年提供棋类知识的培训,培养更多棋类人才。

记者巡访广州市亚运会场馆看到,在大学城有国内设施一流的广州自行车馆;在亚运城有沙滩排球场;在增城白水寨风景区有新建的广州飞碟训练中心,这里成为继北京射击场飞碟靶场后,在全国可进行国际赛事的第二个专门比赛场馆;在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将举办亚运会体操比赛,赛后通过简单改造既可满足篮球、排球、羽毛球等项目比赛需要,还能举办展览会、演唱会等多种活动。

彭高峰介绍说,通过场馆建设,培育发展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体育项目,乃至旅游等相关产业是亚运场馆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而这些建设费用又通过融资等市场方式完成,据初步统计,亚运会场馆建设的四分之一的费用不是来自于政府。

广州从化马术场面积相当于200个足球场大,这里曾于2007年举办过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马术比赛。如今的马术比赛场在原有基础上,成功引入香港马会投资7亿元进行扩建和配套设施的升级改造,从44公顷增加到148.56公顷,面积扩大三倍多,成为全国最大的国际标准赛马场。这里还设立了我国首个无特定马属疫病区,成为了中国与国际动植物检验检疫对口的通道。亚运会后,香港马会将获得从化赛马场50年的长期租用权,将这里作为国际马匹训练基地,并用于举办国际性赛事,从而由体育产业带动周边的旅游观光产业。

从建设场馆到经营城市

彭高峰认为:“体育场馆可以算作是城市最大型的公共建筑,如果仅仅用作体育赛事,而不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谋划,则利用率低,极可能成为一种公共资源的浪费。从建设场馆到经营城市应成为最重要的规划红线。”

一座体育中心造就一座新城,广州市有着十分成功的探索经验,“六运旺天河、九运造东圃”成为了流传盛久的经典佳话。六运会、九运会的主会场所在地原来都是一片农田和杂乱的厂房,然而通过两届全运会的举办,政府加大场馆周边的地铁、商场、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了城市中心的转移。今天,天河体育中心一带已成了繁华的商业都市,东圃的九运会场周边则成了一座宜居的奥体新城。

广州申亚成功后,就将规划重点放在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方面,而亚运场馆建设的选址和建设则拓展城市空间结构,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建设。

亚运城占地2.73平方公里,位于广州南部,距广州市中心约25公里,用900多天建设完成。“这里原本就有一个100万人口城市的规划,是广州市实现‘南拓’的重要战略,借亚运会的契机提前完成了规划,加速推进了城市空间的发展。”彭高峰介绍说,目前亚运城已成功引入高品质的居住、文化、体育、商业、市政等综合配套设施,目前已引发市民抢购的热潮。

更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在建设亚运城项目中,积极探索“政府主导、成片开发、完善配套、整体出让”的新模式,通过亚运城规划建设和整体出让获得了200亿元,成为了亚运会的重要资金来源。

刘江南认为:“体育不仅要为国争光,还得为国增利。亚运城的运作模式实现了拉开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战略意图和赛时服务与赛后利用的结合,走出了一条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发展共赢的新路子,为广州大型社区开发建设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模式。”

来源:新华网(记者 陈冀) 编辑:宁波

新闻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