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中国疾控中心等部门联合发布名为《控烟与中国未来》的评估报告,称履约五年来,中国控烟效果微弱,吸烟率居高不下,室内公共场所禁烟仍遥不可及。目前,全国仍有3亿以上烟民,遭受二手烟危害的人群更是高达7.38亿。
2003年,中国政府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成为全球第77个签约国。2006年1月9日,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按照约定,五年后,也就是今年的1月9日,我国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中,应该实现完全无烟。
按照《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提出的5个控烟关键政策和10项烟草控制指标,专家评估,中国控烟履约的绩效综合得分,仅为37.3分。
来自多方面调查得出的评估数据显示:在履约五年后,中国多城市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内,过去30天有人吸烟的比例分别达到63.3%和72.7%;六成受访烟民认为现有烟草包装上“吸烟有害健康”的小字,很难让自己有戒烟念头;1.5亿吸烟者购买5元一盒或更低价位的卷烟,烟草税提高却未提烟价,烟草消费难以遏制。
评估报告主编之一、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杨功焕介绍,2005年,中国人群归因于吸烟、烟草使用的死亡已经达到120万人,据估计,2030年烟草归因死亡人数估计占40岁以上人口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超过300万人。
■ 专家建言
“中国卷烟调价空间很大”
有观点认为,烟草行业是利税大户,控烟不利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评估报告主编、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控烟办主任杨功焕认为,吸烟产生的医疗费用和吸烟导致的生产力损失正在逐年增加,而且增加幅度持续扩大。综合效益分析表明,烟草行业带来的净效益已是负值。
此外,人群对烟草需求的变化需要一个较长期限。根据测算,未来30年,中国吸烟人数将维持相当规模。这意味着烟草行业有充分时间进行转产和多元化经营,实现从“健康危害型”产业向“健康友好型”产业转变。
对于烟草税,杨功焕认为,控烟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利用经济手段,抑制烟草消费需求。世界其他国家的控烟实践表明,提高烟草税,卷烟价格上涨,可有效降低烟草消费量。
他介绍说,中国烟草的税价之间没有明显关联,存在加税不加价的现象。卷烟零售价几乎没有变化,也就无从影响吸烟者的吸烟行为。与此同时,调查显示,我国50%的吸烟者购买5元/盒或者更低价位的卷烟,每百盒卷烟的花费仅占2009年人均GDP的2%。这说明中国大多数吸烟者的卷烟花费还处于很低水平,卷烟调价空间很大。因此,需要建立“价税联动”机制,切实抑制私人烟草消费需求的同时,增加税收。
“控烟应纳入十二五规划”
针对履约无力现状,控烟评估报告的另一位主编、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昨日向政府建言:“应将全面控烟目标正式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胡鞍钢已多次在公众场合上提出上述建议,他认为,烟草经济属于典型的健康危害型经济,而从健康危害型经济转向健康友好型经济,符合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主线”。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对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作用立竿见影。”杨功焕提出,如果“十二五”规划中能提出全面控烟的目标,也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而且,“全面控烟、保障人民健康,是典型的基本公共服务,需要政府有效及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