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清华全面取消博导评聘制度:博导光环的黯淡意味着什么
2011-02-28 07:42:23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高校去行政化的现实努力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劳凯声告诉记者,我国的博导制度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时刚刚建立学位制度不久,不仅符合博导条件的教师很少,而且博士生招生数量也很少,有关部门优先选拔少量教授担任博导。此后,教授当博导成为惯例延续下来,并逐渐形成一个博导阶层。博导成为高校教师荣誉和地位的一种象征。

劳凯声认为,博导评聘制度的改革并非仅仅清华一所学校。近几年,国内多所高校都进行了相关的探索,总体来说,实践效果是积极正面的。

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学博士刘林说,长期以来,我国的博导主要局限于教授,而按现行体制,从助教成长为教授需要十五年到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从整体上看,我国博导群体的年龄偏大。清华此次推出的举措有利于结构优化,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肯定清华的举措扩大校内博导人员选择面的同时,刘林建议,还可进一步把目标投向校外,在社会上更广范围内选聘博导,或由校内外专家共同组成博士生导师组,将更有利于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利结合北大的实践说,北大从2004年开始评聘优秀的副教授独立指导博士生,后来又在多个院系试行讲师做博导,这些改革举措有利于加强博导间的竞争,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此外,也带来一些观念上的变化,大家对博导这个职位的认识正逐渐回归本源,它其实就是一个职位,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才是最主要的。”

此外,多位专家表示,清华大学的新举措将学术权力下放到院系层面,发挥院系主导性和积极性,将评聘博导这样的学术性事务的决定权交给学术机构,体现了教授治学的精神,也是高校在去行政化上的努力。

来源:新华网  编辑:段若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2月27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新华网访谈室,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各国发展经验看,增速会适度放慢,结构调整会加快,”王小广说,“‘十二五’正是这样一个转折点。>> 详细
点击排行
  民政部:将80岁以上老人纳入高龄补贴保障范围
中国“十二五”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拟调低至年均7%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