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王凌老师对冯梦龙研究提出了新的科学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强调对冯梦龙及其作品要进行“总体研究、比较研究和综合研究”。
王凌老师认为研究冯梦龙要有一个大的突破,就必须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强调进行总体研究、比较研究和综合研究,并阐明了如何进行总体研究、比较研究和综合研究。事实上,王凌在这篇“宣言书”式的发言中,已经对冯梦龙及其作品初步进行了总体研究、比较研究和综合研究,并首次得出这样的结论,“它第一次把以手工业者、小贩、中小商人及其妻女为主的城市平民,作为正面人物写入作品,成为中世纪晚期我国市民生活的百科全书,确实是 ‘前无古人’的。”
3.王凌老师在全国第一次对“三言”及冯梦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做出重新评价,做出准确、公正、科学的结论。
王凌老师学术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他喜欢对问题进行宏观思考,并善于从宏观上把握研究对象,对事物内在本质做出总体判断。在冯梦龙的研究过程中,他反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三言”及冯梦龙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过去所有的研究者几乎都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但重点肯定什么?肯定到什么程度?这才是他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1985年王凌调任寿宁县所在地区的宁德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不久又兼任地区文联主席(后调省新闻出版局任处长、副巡视员,现为福建省王审知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将全部业余时间投入到冯梦龙的研究中。他发起筹备全国首次冯梦龙学术讨论会,在会上宣读论文《试论冯梦龙及其“三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指出,“三言”代表了冯梦龙创作的最高成就,“三言”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第一次把以手工业者、小贩、中小商人及其妻女为主的城市平民,作为正面人物写入作品。
这个观点,被大会与会者普遍接受,作为会议成果载入全国首次冯梦龙学术讨论会综述。《福建论坛》1986年第2期以《“三言”为文学史提供了哪些新东西》为题刊发了这篇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书报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新华文摘》转摘了主要观点。
得出这个结论,得益于他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总体研究”:“三言”120篇,各篇质量参差不齐,民主性、封建意识参杂其中。只有进行总体研究,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研究它比前人提供了什么新的东西,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比较研究”:把“三言”与《水浒传》(以塑造农民起义的英雄群像见长)、《三国演义》(以描写帝王将相的角逐争斗为主)、《西游记》(展现正义战胜邪恶的瑰丽幻想)、《金瓶梅》(暴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堕落)等比较,那就不难发现,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把以手工业者、小贩、中小商人及其妻女为主的城市平民,作为正面人物写入作品。反映了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新兴市民阶层兴起的“新人新关系”。再同欧洲文学史上《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相比较,更可以清楚地看到“三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综合研究”:不仅从文学角度,还要从历史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冯梦龙的思想、作品及其与时代的关系……
对于历史人物的重大评价,人们通常听信于权威专家。但是专家也有畏缩不前的时候。王凌老师以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勇于探索真理的非凡胆识,以敏锐的学术眼光,以扎实的学术功底,严肃认真的学术态度,科学的学术研究方法,对“三言”及冯梦龙做出了科学评价。王凌老师的观点已为我国学术界所认同,至今无人能够推翻或超越这个观点。这应该是迄今为止对于“三言”及冯梦龙的最准确的评价,堪称经典论断。为我国冯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