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首页中国新闻
工薪阶层变百万富翁 谁动了科研经费的“奶酪”?
2011-09-07 09:03:26      来源:光明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查到最后,感觉偌大的一个机构,拨款权实际上就掌握在一个会计手中。”张磊告诉记者,“卞中的作案手法并无特别之处,只要有一个环节有所监控,就会暴露。”

如果说,科研经费使用环节的职务犯罪令人“痛心”,那么出现在经费管理环节的职务犯罪不免让人“担心”。

目前,我国科研经费来源实行以国家为主、地方为辅,个人捐助和单位自行出资为重要补充的资金管理体系。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与分散化在许多环节上有被滥用的风险,也同时导致课题数量过多,降低资金投入效率。

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亟须提上日程。国家审计署日前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为此写下注脚:审计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课题扩大开支范围、未经批准调整预算、会计核算不规范等,涉及资金数以亿计。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日益重视,科研经费的“奶酪”越做越大,但并未全用在“刀刃”上,“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甚至成为个别科研人员的“圈钱”工具。

“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环节已成为产生学术腐败的主要地带。”海淀检察院副检察长刘壮告诉记者,科研经费审批权为少数人垄断;科研经费分配体制不合理;科研经费监督管理失控,浪费现象严重;一些课题负责人长期把持人财物资源,是引发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

“预防学术腐败,无外乎人防、物防、技防。”刘壮向记者介绍,具体来说,就是要提高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避免个人决策、暗箱操作;对重点资金、重点领域加强审计监督力度。预防对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各方面的齐抓共管。”刘壮说。

记者在查阅众多科研单位关于科研资金管理使用的规章制度时发现,管理办法失之粗糙,很多关键性环节只作原则性规定;资金使用合理与否,全凭科研人员道德自律;即便出了问题,处罚条款也往往得不到严格执行。

在采访中,一些学者和专家也提出了建议,希望科研立项和经费投入能够纳入公共监督之下,并建立规范的评审机构和评审程序,落实和完善科学技术评价方法。入选的科研项目应向全社会招标并公示,项目的开展和完成要有评估,并且要让社会各界有渠道了解科研经费的使用及产生的效益。“只有将科研人员置于一个合理、合法的位置,接受监督,科研经费才能‘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至于沦为谁都能动的‘奶酪’。”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于姝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第15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第15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9月7日将在厦门开幕。>> 详细

各地新闻
>> 详细
点击排行
  教育部将试点教师定期注册考核不讲师德一票否决
卫生部公布征求意见稿 急诊病人拟按病情分"四级"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