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教育职场
打工小伙姜旭东奉养3流浪老人 孝心飞越千山万水
2011-10-14 09:06:42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镜头二】

2001年底,陕西西安火车站旁的一家小餐馆,一位老人佝偻着身子向餐馆老板乞讨。餐馆老板不仅不给饭食,反而大声呵斥,把老人推倒在地。老人浑身哆嗦着将手伸向滚落的饭碗,正在餐馆吃饭的姜旭东赶忙上前搀扶,“大叔,您想吃什么尽管说,我掏钱!”

面对热腾腾的饭菜,老人狼吞虎咽,姜旭东却心如针刺:老人的下一顿又在哪里?当老人咽下最后一口饭菜,姜旭东心中已经拿定了主意:带上老人,一起回家!

领老人回家的第二天,姜家又添了一口人,新生儿姜满仓呱呱坠地。这个并不富裕的农家从此又多了几分喜气和笑声。第二年初春,为了照顾分娩不久的妻子和家中老人,姜旭东在附近的矿上当了厨师。

才几天,矿场大门旁一位成天蜷缩的老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只知老人姓赵,身体不好,住在矿场门外一侧,两块大石头上盖些许树叶就是他“家”。姜旭东动了恻隐之心,每天中午都会把矿工食堂剩余的饭菜给老人送去,一送就是两个月。一天,姜旭东突发急性阑尾炎,要离矿做手术。行前,他特地将给老人送饭的事嘱托好。

出院后的姜旭东决定另谋出路,当他走出矿场大门时,却不禁停下了脚步,“我走了,老人怎么办?”他决定带老人回家,先把老人的病治好再说。尽管只有微薄的工资,但给老汉治病姜旭东却是一点都不耽误。一个月后,在小两口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痊愈了。可老人的情绪似乎又回到了从前,从他恋恋不舍的眼神里,姜旭东读懂了老人的心思:“留下来吧,家里还有几亩地,大家一起劳动,日子还是能过的,多个人不就多双筷子嘛!”老人泪流满面。

【镜头三】

返城前夕,老人们忙着为小两口准备行李,打包时怨东西不够多,装箱时嫌行李不够大,每件行囊都塞得鼓鼓囊囊。老人们来来回回检查,生怕漏了什么。一直忙到后半夜,在姜旭东的“逼迫”下,老人们才不情愿地回房休息。劝退老人后,姜旭东不敢再睡,他们得赶在天亮之前悄悄离去。“老人年纪大了,不敢让他们送,怕他们伤心。”话到此处,姜旭东自己眼眶先红了。

“放心吧,进了一家门,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会养你们到老的。”姜旭东小两口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对待老人们,为了让3位老人安心生活,他去了民政部门,想把老人们的户口落在姜家,却因资料不全没能如愿。老人们不愿闲着,时常在田地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种点瓜果蔬菜贴补家用。

家里老人多了,开销也大。2006年,姜旭东和妻子远赴宁波打工。为了安心工作,他们把6岁儿子留在了老人们身边。身在异乡,姜旭东租住7平方米的小屋,常吃几元钱一包的泡面。他时时牵挂家中的老人和孩子,除了定期向家里寄钱,还不定期地给老人们邮寄冬衣秋裤。

农历三月十五,是姜家老人们的集体生日。这一天,姜旭东小两口都会特意从几千公里外的宁波赶回老家,给老人们过生日。他们带去宁波特产和热带水果,老人们手捧香甜又好看的水果,久久舍不得下口。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姜旭东的老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他用全部积蓄,为老人们盖了5间新房。遗憾的是,新房还没落成,一位老人就因突发性心脏衰竭去世了。老人的突然过世,让姜旭东有一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紧迫感。2010年冬,姜旭东对新房做了一番装修,新添了些家具和电器,还特意装了一部电话。每隔几天,夫妻俩就会凑在一起给家里打电话,电波带着两口子的孝心,飞越千山万水,送到几千公里之外的西北高原。(顾春吴志清 邓建军)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孙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第四届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召开经验交流会
国信办:推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积极运用微博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