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首页中国新闻
中国寻求以文化力量对治改革之痛
2011-10-24 17:32:02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寻求以文化力量对治改革之痛

10月18日,江西九江小学的学生在认真学习握毛笔的姿势。 2011年新学期,江西九江各小学在3至6年级的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让学生们了解中国文字的历史,体会汉字的美感。新华社发(洪显智 摄)

在清华大学,有两门国家精品课申请选修极为困难,但是,很多选修过并已走向社会的学生又总是禁不住回望这段难得的选修时光。

申请成功的水利系学生梁国贺说:“必须争着抢着报名,否则很难选上。”

在历史系彭林教授开设的“古代文物精品和文化中国”及“古代文明礼仪”课上,清华的学生可以对君子之道有系统的学习,并对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有比较广泛的了解。

课程设立四年来,这两门课每年每门申请选修人数都保持在一千三四百人,超过清华本科在校生总人数的10%,每年每门课的正式听课生名额不超过三百人,一些人在没有资格修学分的情况下仍坚持上课。

令梁国贺及其同学感到“震撼”的是,这两门课的期末考试均无人监考。

“国家精品课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而非增加茶余饭后吹牛的本钱,文化中国的构建基础是人格与操守,这张卷子既考学生也是考我。”彭林说。

面对清华学生对古代中华文化表现的强烈求知欲,彭林心中充满“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欣慰,他希望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来提升中国人的人格修养,推广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用文化的力量来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

100年前,利用庚子赔款退款建立起来的清华学校只是留美预备学校,学校章程规定,制度照搬美国,教学语言甚至连学生演话剧都必须用英文。

彭林说,当时美国政府对学校制度安排的用意随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詹姆士致罗斯福总统的一封信件而公开。当时这位校长在信中写到:“中国正临近一次革命,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青年中国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回最大的收获。”

彭林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代,文化构成新的边界。民族文化存则民族在,民族文化亡则民族亡。

本月,中共召开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强调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艰巨任务,指出在深化改革开放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文化建设必须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看中国文化发展前景

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文化力量 "软实力"的"硬道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形成合力"促大学生就业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身份证法修正案草案:领取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
国务院任免公安部、文化部等部门国家工作人员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