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教育职场
“国考热”原因探析:当官成个人发展最优选择?
2011-11-29 09:51:27      来源:北京晨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目的不是手段

虽然报考动机越来越复杂,但是并不意味着公务员报考不值得提倡,它仍旧是社会管理重要的辅助手段。

乔新生说:“改革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四个字,主权在民。公务员考试还是这个目的的辅助手段。而且,在任何国家,公务员都是受人尊敬的职业,选择公务员也依旧是非常好的人生规划。最重要的是,不要把手段当成目的。对于公务员应该实行分类管理,事务官可以通过考试选拔,但是政务官必须公开选举,否则就会成为无根之水,无本之木。”

事实上,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失落,正是手段成为目的之后的结果。乔新生说:“现在公务员出现很多异化现象,我们知道,村官应该是村民选举,他要为村民服务,不服务村民就会罢免他。但是大学生村官怎么算呢?如果他是否为村民服务变成了个人的道德问题,这是没有办法制约的。而且,在另一方面,这也是对村民权利的一种侵犯。类似种种还有很多。如果公务员成为目的,而不是手段的时候,核心价值观如何保证就成了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

不要重蹈覆辙

考公务员在很多时候已经逐渐演变成为考官。而事实上,中国正是一个有上千年考官历史的国家,根深蒂固的考官思想并不容易改变。

乔新生说:“在我们国家,应该防范,公务员考试不要重蹈科举的覆辙。在中国古代,官和吏是分开的,官是政务官,而吏是事务官。官员一定要在科举之中产生的,吏在某种程度上则是官的雇员。因为官他可能是作家、是诗人,他对于具体的事务可能不善处理,需要吏来辅助。这和现代公务员考试正好相反,现代公务员考试选拔的应该是事务官,政务官则是通过选举。”

官与吏分开,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分类管理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乔新生说:“改革的目的原本是主权在民,公务员考试只是辅助的手段。如果没有分类管理,考公务员就可能成为考官,选拔的手段就可能变成目的,年轻人为了掌握资源,为了成为官员,甚至是为了稳定的工作、优良的待遇而去报考公务员,而失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失去了公务员基本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来源:北京晨报 编辑:于姝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中国入世十周年——产品篇
>> 详细

各地新闻
>> 详细
点击排行
  中国使馆致函英国媒体 驳斥"藏人自焚"歪曲报道
国资委首次公布部门决算 收支结余逾28亿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