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西北地区
且末“乡土教材”成农牧民“致富锦囊”
2011-12-08 09:16:20      来源: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种枣养牛不用慌,乡土教材来帮忙,若想寻得好计策,随身携带有锦囊。”最近,这首顺口溜在且末县乡村广为流传,里面提到的“锦囊”,就是县里译制和开发的乡土教材。

司马义•依明是英吾斯塘乡阿瓦提村2组农民,他种植的35亩红枣今年获纯利润20多万元,全家4口人年收入达到4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

他告诉笔者:这几年我之所以发了财,主要是县里的“土教材”帮了他的大忙。司马义说,别看这些“口袋书”,用处大着呢,携带方便,我们都喜欢。

农牧民收成好不好,科学技术很重要。广大农牧民想学科技提高农业效益,但适合他们“口味”的学习资料相对缺乏。针对这个问题,近年来且末县认真筹划,把远程教育和农牧业科技资源有机整合,从党校、广电、教育、科技、农林牧等部门选聘了一批技术水平好、农村经验丰富、精通双语的业务骨干,成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专家组,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摸准群众需求,及时开发和译制适用对路的乡土教材。

同时,还组织农牧民技术骨干、种植能手、养殖大户、专业协会负责人等“土秀才”,将本地特色鲜明的种植、养殖经验及技术进行总结归纳,用群众的语言,编写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口袋本”,在农村广泛发放。近年来开发并译制了《红枣管理技术》、《绵羊饲养技术》、《蔬菜栽培技术》等课件35部,专题片10多部,受到群众好评。

该县巴格艾日克乡养鸡大户魏继海,以前不太相信书本资料,靠经验吃饭,效益不佳。后来他学习了由县远程办编印的《农村养殖业技术摘要》,逐步增强了养殖本领,现在数量从3000只增加到 1万多只,年收入达到130万元以上,成了“乡土教材”活学活用的典范和县上数得着的“科技明白人”。

来源: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通讯员 张清伟 苏美玲)  编辑:许银娟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中国入世十周年
入世十周年>> 详细

各地新闻
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公休,共3天。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详细
点击排行
  我国将于5年内建立较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发改委叫停药品变相涨价 企业“换颜术”难再演?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