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巷村的葡萄又熟了。
去年夏天,记者与常德盛约好,一年之后再到村里,看看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变化。
“现在功能区划分得更明确更完善了。”蒋巷村村委会委员郑雪明说,旅游产业成为村里新的支柱产业,旅游收入已经超过了农业收入。“我们的分红又增加了。”村民蒋玉英说。
蒋巷村位于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常德盛是村党委书记。1966年,22岁的新任蒋巷大队长常德盛面对着全县最落后的穷村恶水,喊出了“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响亮宣言。45年来,常德盛带领村民把一个昔日的贫困村“改天换地”,建设成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
讲究诚信
上世纪80年代,靠着农业起家的蒋巷村又瞄向了乡镇企业。脚上还未洗去泥巴的常德盛对市场经济几乎一无所知。曾经引进了一个所谓的能人,结果被骗了近200万元。常德盛说:“这是我这辈子经历最苦的时期,简直就是灭顶之灾。”“有人跟我讲,你可以搞破产,我觉得这是利用法律来赖账,以后还怎么跟人家做生意?”常德盛给自己发誓,“就是拼了命,也要把蒋巷搞上去,不靠别人,自己咬牙干!”
常盛集团一家公司的老总平文彬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他和常德盛当初跑市场的艰辛。“当年我和常书记坐一辆破旧的长安面包车到全国各地找市场。他要求我们不管路程多远,都要赶在客户上班前抵达。因此,我们经常是半夜或凌晨两三点出发。”
就是在这样急匆匆赶路中,面包车与摩托车相撞,坐在副驾驶位上的常德盛牙床错位,膝盖骨骨折,一只左眼被撞瘪,如今视力仅0.2。
艰苦的付出获得了回报,诚实的作风赢得了信任。近年来常盛集团的工业销售每年超过10亿元。这个已有4家股份制企业的村级龙头企业,2003年被评为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并列入江苏省先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免检企业,“常盛”商标成为江苏省著名商标。
三不原则
在村会计那里,记者看到了常德盛历年的工资单。统计显示,转制时常德盛该拿的1000万股份他一分没要,这些股份在今天至少价值3000多万元。该得的销售提成即使以1%计,多年累计也已达数千万元,他也分文没取。还有镇里给他的绩效奖金等,基本上也只拿个零头。折算起来,从1993年至今,常德盛让掉的资产高达上亿元。
村里统一建的农民别墅,186幢小洋房户均一套,每幢建筑面积220平方米,造价30多万元,只向村民收取12.8万元,老房子还可估价抵钱。但常德盛一家一套没拿。
常德盛还给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则”——不收礼,不吃请,不徇私。后来村里经济发展了,他又更新了“三不原则”——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坐高档车子。进入新世纪以来,他再次发展了自己的“三不原则”:一是职务不搞终身制;二是职位不搞世袭制,不传自己人,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三是村厂班子不搞家族制。
常有人问常德盛:“你信仰什么?”常德盛说:“我的信仰,就是牢记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干工作必须要全心全意,要把整个精力,要把一生,扑在那里。”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