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的邦堆小学生。(陈晓蓉 摄)
“春雨工程 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是国家文化部和中央文明办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是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对口文化支援活动。它着力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运行保障机制,加强文化内容建设和重大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大艺术人才培养和文化队伍建设力度。
2011年9月17日,我非常有幸,随文化部办公厅的领导赴雪域高原西藏,参加了青岛文化志愿团的赴藏演出。本次演出是由青岛海尔儿童艺术剧团,组织28名艺术家,携儿童话剧赴拉萨,原计划在自治区群艺馆和日喀则地区中小学进行6场演出。是国内知名的儿童剧院,自成立以来,该团创作和演出了一大批优秀儿童剧目,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等多项国家级奖项。
在采访过程中,我参观了西藏的小学,群艺馆、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研究所,对西藏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做了一些调查,对基层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也有深刻的感受。让我真切地感知到一个文化外宣工作者应该所持有的态度:
积极: 文化艺术植根于基层群众,要积极融入大众,创作真正反映和宣传真善美的作品,才能感动人。
客观:要避免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深入一线,眼见为实。
奉献:要像基层工作者一样,在政策指导下,结合实践,讲究工作方法和效率。
热心质朴的观众,让我看到了基层对“真善美”文化的渴求
正如西藏自治区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副处长尼玛所说,“在西藏的所有文化活动中,文艺演出是最受欢迎的。党的政策、卫生、法律、方面或者社会美德教育和知识都是通过歌舞、藏戏、小品、话剧等文艺演出的形式传达给普通老百姓。文艺演出直观、形象,简明易懂,老百姓乐于接受。
尤其是对西藏的中小学生来说,大城市比较容易看到的儿童话剧,在他们眼里是那么得稀奇。他们积极和台上演员互动。 《小红帽》的演出让藏区孩子们,近距离地去体会真善美。孩子们的家长,在观看演出时,也不忘摇着转经筒,仿佛转经和呼吸一样,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给人特别美与和谐的感受。这都促使文化志愿者将最美的艺术形式奉献给这块淳朴的大地。
温馨的西藏军区帮堆希望小学, 纠正了我的主观经验主义
因为9月19日印度地震,影响到了我国边境亚东县,西藏文化厅改变了去日喀则的演出线路,选择深入西藏周边的牧区达孜县,在西藏军区达孜县邦堆乡希望小学露天演出。出发前,我曾调动一切想象力构思这所我当时还不知其名的学校的样子:破旧的校舍,昏暗的教室,土质的地板,缺腿的桌凳,面黄肌瘦的孩子们见到我们这些外来客睁大眼睛,腼腆而惊恐……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西藏属于欠发达地区,而在我主观意念中,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小学就应该是上述样子。
然而,亲眼所见后,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严重的主观主义错误。
迎接我们的是,身着统一校服,乐呵呵的小学生。这所小学建在海拔3600多米的大山脚下,整个校园面积竟达35593平方米。校园中央鲜艳的国旗在迎风飘扬。以国旗为中心,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呈“品”字形依次展开。
他们的校舍虽只有一栋楼, 但是却充分合理利用。每个教师整洁干净,漂亮的黑板报,有老师对同学们亲笔写的寄语。还有党员“一帮二”的机制,即每个学校的老师,只要是党员的,就要扶贫、帮差,帮助一个穷困学生和成绩落后生。令人惊讶的是, 学校特别人性化,在每个楼梯的转角都有一个“感恩角落”,每个孩子都可以将自己相对父母、老师、国家说的心里话写出来,或者画出来。在一个房间,专门辟出一块地方,安排了漂亮的沙发,电脑桌椅,小相册、吊帘等,叫“心灵驿站”,是老师们专门为那些父母亡故或有其他家庭困难的孩子做心理辅导的地方。
早在2001年,西藏军区就把这所乡村小学作为自己的对口援建单位,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支持学校建设。这才有了邦堆希望小学这个名字。军区每月给家境困难的孩子100元生活补助。
学校音体美老师严重缺乏。学校现在尚无一个专业的音乐、体育、美术、英语老师。这导致学校很多音乐器材都无法发挥其作用。很多人都以为藏族的孩子能歌善舞,可由于缺乏音乐艺术老师,现在学校的孩子都无法接受艺术的熏陶。
深入一线的非遗普查调研工作者,让我知道了非遗保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难度
阿旺旦增,是一位默默在藏区做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研究的学者。从2005年起,他被抽调开展藏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参与了西藏藏区申报国家和联合国的多个非遗项目普查申报。尤其在恢复藏戏团的工作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深入西藏的各个区县,寻访艺人,目前西藏100多个藏戏团里,有30多个都是他恢复的。在捐助各个艺术团队,扶持艺人时,他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国家规定给每个传承人一年8000元的传习经费,其实在藏戏团里,很难办。比如,一场戏里的三个人,一个申报传承人成功,政府的资助都给了这个人,那么其他两个配合他唱戏的人就没有任何鼓励,遇到演出也就不积极,看那一人唱戏的笑话。这时,一线工作者就需要积极协调,鼓励传承人和搭班的演员,商量如何分配这些政府的经费。这些,都考验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以前,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某地传承人经费没有全部发放等,亲耳所闻,才知道有时候对待特殊的情况,我们的报道也不能过于盲目。
来源:中国日报网 (记者 陈晓蓉)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