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专题>2011专题>新闻媒体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国日报走基层
第三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两岸总决赛成功举行
2011-11-22 15:37:08 来源: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在模拟真实口译场景的对话口译环节。该环节,选手为一位中方嘉宾和一位外方嘉宾的对话担任双向口译。中外嘉宾围绕“经济与生活”这一话题展开对话,内容涉及“占领华尔街”、“国内物价上涨”、“裸婚”等热点话题。对话口译更是对口译能力和应对临场困难能力的极大考验。儒家思想的高深莫测,古汉语表达的难度转换,网络流行语的大胆创新,英语诗歌的深刻含义与抒情意境……这些都让观众为选手们捏了一把汗。但选手们“耳”“手”“脑”“口”并用,中英转换自如,顾盼神飞,落落大方,为互相语言不通的中外嘉宾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展现了口译员的专业风采,令观众们折服。他们的机智灵活也博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将会场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下午进行的是难度最高的会议口译环节。前两轮得分前12名的的选手在这一环节向两岸总决赛桂冠发起了冲击。作为一种为跨语言、跨文化交流服务的口译实务,会议口译处于口译的专业高端。对于所有选手也是最具挑战的一个环节。每位选手要为时长两分半钟的演讲进行口译。从宏观经济到生活成本,从信息网络到休闲文化,发言人的演讲内容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涵盖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医学和自然科学领域。演讲中还出现了不少难度很大的专业词汇和富含文化色彩的成语及俗语,给选手增加了难度,同时也给予了选手充分展示高超的口译技巧以及广博的知识面的机会。

最终,总决赛特等奖的桂冠由四川大学的费健博摘得, 获得由英国外交部首席中文翻译林超伦博士全额资助的伦敦游学一周的机会。一等奖由辅仁大学的邱富泉、台湾师范大学的詹柏匀、外交学院的崔立获得,厦门大学的胡婷等6人获得二等奖;彰化师范大学的李绿台等10人获得三等奖,她们将获得由资助的台湾游学一周的机会。

一天精彩的比赛结束后,我们采访了四位评委老师和一些选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翻译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本届比赛评委团主席仲伟合分环节详细点评选手表现,提出中肯建议,如选手在口译时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的完整性。英国外交部首席中文翻译林超伦博士集中谈了三点感受,首先他觉得选手们都很优秀,如有意愿到英国从事口译工作,可以来他的公司;其次,他高度评价总决赛对各种技术的应用,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第三他说口译就像在没有排练的情况下现场演奏世界名曲,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台北大学应用外语系教授陈彦豪说做这样高水平比赛的评审着实不易,并对选手在比赛中出现的一些失误与不足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例如数字翻译、具象化过程、口译小技巧和谚语翻译等。厦门大学口笔译资格证书考试中心主任、本届评委之一陈菁教授说,今年,比赛范围更广、参赛选手更多、选手水平更高。选手口译技能运用能力更高了,希望这项赛事能将选手锻造成为高级口译人才,同时为更多口译学子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特等奖得主四川大学的费健博坦言到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口译比赛,跨专业的他在训练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也有想要放弃的时候,但对于口译的热爱支持着他坚持不懈。他说自己平时特别注意涉猎各专业知识,要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台湾彰化师范大学的李绿台说这是她第一次来厦门,感觉又熟悉又陌生,厦门的风格跟台湾很相似。说到专业训练,她说平时训练用的教材大多是大陆方面编写的,此次参赛,感觉很自然熟悉,非常开心。

今年,第三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被列为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影响范围覆盖大陆与台湾全境,吸引了海峡两岸众多高校的优秀学子和多家知名媒体。除了选拔人才,打造一场赛程合理、场景真实、评估科学,兼具专业性与观赏性的高水平口译赛事外,大赛主办方旨在为两岸学子搭建一个同台比拼,展示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位选手与观众都能享受比赛过程。大赛展现了口译学子的风采,充分体现了各高校在口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增进了人们对口译职业的了解,激发了年轻学子学习口译的热情。

来源: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编辑:马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社会共治 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
>> 详细

各地新闻
>> 详细
点击排行
  平易近人中更显大国领袖风采——俄罗斯友人眼中的习近平
国信办将严打网络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