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3月7日,在全国人大江苏代表团的团组开放日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现在中国的农民工问题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重大变化,需要新的措施来应对变化的形势。
他指出,在农业生产更加机械化、社会化之后,对劳动力投入的依赖下降,农业已经不再是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与此同时,新一代的农民工已经不再是城市劳动力需求的补充因素,城市对于这部分劳动力已经形成了刚性的需求。
伴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储备越来越少。蔡昉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折,劳力开始变得稀缺,造成了东部沿海地区劳动用工紧张的情况。
他认为,“民工荒”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好事。因为企业不得不提高工资才能吸引劳动力,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会更快的上涨。
为解决“民工荒”,他建议要加快工业产业转移的速度。东部地区要进行产业升级换代,发展不需要大量工人的科技知识密集型产业,而中西部地区应该推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可以在自己家门口就业,而企业也可以解决用工短缺问题。
他建议,还要推动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要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保证他们能和城市市民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
来源:中国日报(记者 马超) 编辑:肖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