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就是这场变革的主攻方向。面对新形势、新矛盾,代表委员认为,“十二五”是加快结构调整的黄金机遇期,改革攻坚,时不我待!
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不调整,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将受到挑战
去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听到这个消息后,江苏晨风集团董事长尹国新代表却没有特别兴奋。
“我们绝不能被成绩冲昏头脑,不仅要巩固结构调整的成果,还要把结构调整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增强改革的紧迫性!”尹国新说。
“十一五”期间,得益于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都有所提高。粮食取得了“七连增”,服务业的比重提高了2.5个百分点,五年累计单位能耗下降19.1%。
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不协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过度依赖投资的经济结构必须改变。“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内需拉动不足的问题充分显现。”河南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代表说,如果继续依靠投资保增长,还会带来货币信贷投放过多、资金流动性过剩等问题,造成经济运行大起大落。
一、二、三产业不协调的经济结构必须改变。“近年频发的自然灾害敲响了警钟,我国农业基础太薄弱了,包括运输、物流在内的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如果结构不调整,就很难实现稳增长、控物价、惠民生的目标。”河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景顺代表说。
过度消耗资源能源的增长方式必须改变。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能源安全堪忧。“近年出现的‘气荒’、‘柴油荒’等都说明我们的能源结构不合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尽快调整,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持续性都将受到挑战!”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委书记赵合代表说。
调整为什么难
动力不足,实力不济,引导与倒逼机制不健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李兰委员常年从事民营企业发展研究。她发现原本创新能力最活跃的民营企业,近些年有相当一部分陷入了“想转型没方向,想升级没本领,想融资没门路,放弃又不甘心”的困境。
除了实力不济,动力不足也是近些年结构调整推进缓慢的原因。
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代表注意到,一边是实体经济缺少投资,导致农业基础薄弱,工业核心技术欠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边是一些民营企业拿着大笔资金炒房产、炒作市场紧缺商品,赚快钱。“长此以往,不仅投资结构无法优化,产业结构还会空心化。”
民资短期化、游资化的现象不时显现,一方面看是企业逐利投机,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家及地方层面缺少有力度的政策,引导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企业是否调整,关键还是看市场需求。只要有利可图,调整的动力就不足。”尹国新说。比如,一、二、三产业中,工业比重过大,且重化工特征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对重化工业品有刚性需求。“如果投资社会事业没有财税优惠,如果生产水泥玻璃不征收高额环境税,没有引导与倒逼机制,企业为什么要投资民生领域,为什么要节能减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