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在路上
“探访湘江边最美村镇——全国知名网络媒体走基层”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启动
联合采访团出发前合影。本报记者 郭立亮 摄
全国知名网络媒体与衡阳大学生村官“共话湘江边最美村镇”座谈会在衡南县云集镇举行。本报记者 郭立亮摄
村镇,是偏远,是基层。如今,他们走向前台,走进我们的视野。今天上午,由湖南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和湖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探访湘江边最美村镇——全国知名网络媒体走基层”大型联合采访活动正式启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作斌出席启动仪式,并为联合采访团授旗。
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邹学明,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覃晓光,党组副书记、总编辑董岳林出席仪式。
2011年,由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探访湘江边最美村庄——全国知名网络媒体走基层”大型联合采访活动成功举行。报道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对活动作出批示:“探访湘江最美村庄系列活动,探寻了湘江之源,展现了湘江之美,揭示了湘江之魂,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对湘江母亲河关爱之情和对湖湘文化自豪之感。望将此项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今天启动的“探访湘江边最美村镇——全国知名网络媒体走基层”大型联合采访活动是去年活动的继续和提升。本次采访活动将以湘江沿线的村镇为主要对象,用平凡的人物和村落故事的形式记录湘江、湖南的大美,展示我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展现沿湘江村镇和人民筑梦“东方莱茵河”的壮丽画面。
来自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全国知名网站,以及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经视、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等媒体近30名编辑、记者参加了启动仪式。仪式结束后,他们将深入湘江所流经的永州、郴州、衡阳、娄底、株洲、湘潭、长沙、岳阳等8市的24个村镇,进行采访,将“最美村镇”里最鲜活的见闻、最动人的故事奉献给广大读者和网友。
本次大型联合采访活动由湖南远见集团提供全程支持。
行走在田野中的青春
——全国知名网络媒体与衡阳大学生村官共话“湘江边最美村镇”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 彭彭 朱章安
在城市被熙攘浮躁的追梦者填满时,被三湘儿女称为母亲河的湘江边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把青春种在黄色的土壤里,他们把汗水洒在烈日的田埂上,他们怀揣理想,重新回到父辈始终眷恋的土地,他们是大学生村官。
7月10日,作为“探访湘江边最美村镇——全国知名网络媒体走基层”的第一站,网络媒体人来到衡南县云集镇,听这里的大学生村官讲他们村的故事。
一
讲台上6张年轻的脸庞一字排开,他们是来自衡南县、常宁市的6名大学生村官。年龄最大的王丽裙27岁,最小的是1989年生的夏璐,却已经是“官龄”3年的花江村党支部副书记。
用衡南县县长徐友灼的话来说,这些年轻人能够扎根农村基层实属不易,不说别的,首先与村民语言沟通就是大问题,其次是要面对许多生活习惯上的不便。没有公共食堂,不通自来水,出门只能坐“11路”车——用双腿走,在日头毒辣的晌午走村串户那是常有的事。
“‘留动时代’,精心阿护‘留守未来’。”衡南县三塘镇三元村大学生村官谢福利发出这样强烈的呼吁。谢福利的父母早早外出打工,他从小就是留守儿童,深感留守儿童的未来令人担忧:“情感空巢”、“教育空巢”、“安全空巢”。当上村官后,他怀着对留守儿童特殊的感情,尽力为农村的留守孩子们办实事:建立活动之家,让留守儿童找到“温暖”;引导心理健康,让留守儿童找回“纯真”;加强学习辅导,让留守儿童找到“班级”;引导社会关注,让留守儿童找回“微笑”。
二
站在我们面前的年轻人名叫夏璐,面庞干净斯文,说话时浑然不觉自己的眼镜镜脚掉了一只。他是咸塘镇花江村党支部副书记,今年是他担任村官的第3年。回忆起就任之初,夏璐印象最深的是村里的建材厂和矿产加工厂,整日机器轰鸣,“天空是灰蒙蒙的,云朵像铅块一样沉重。”
为了改善村里环境,夏璐向村支两委提交了整治环境策划书,逐个走访村里16家企业,在人员密集地建起垃圾池,搜集网络资料编纂《环保小知识》手册免费发放给村民。如今,村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化。
胡雄2009年开始担任太子塘村支部书记助理,烤烟是这个村的支柱产业,在推行烟叶连片种植的过程中,有些村民思想观念难以转变,宁愿把土地闲置,也不愿意把土地进行流转,造成成片种植计划难以实现,他就挨家挨户做工作,谈感情,讲政策。3年过去,全村种植烟叶达300多亩,年出售优中等烟叶近千但,人均增收1500元。
“这些大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理念和观念的转变,他们用知识的力量正在悄悄改变着村庄的面貌。”对这些勇敢的年轻人,衡南县县长徐友灼言谈间不乏欣赏与钦佩。
三.
“我也曾年轻过,和你们走过的路也差不多。年轻的朋友们,努力吧,路就在自己脚下,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作斌也被这些年轻人诉说的故事深深打动,说出诗一样优美的鼓励。
“美女村官”洪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周园园已任职两年,“村干部的热情感染了我,村民的质朴融化了我,让我从一个思想单纯的学子,成为一名懂得如何与村民交往的村官。”
而许桂华将继续在距离湘江不到一千米的寨子村里,耕耘他“生态文明村”的梦想。而在他就职的两年内,寨子村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85%以上。
这样涂抹在大地上的青春,这样奔波在劳顿中的青春,这样行走在田野中的青春,也许不够靓丽,也许不够缤纷,但这是生长在土地中的青春,生机勃勃,始终向上!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