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孙悟空怎样"炼"成? 国宝级动画如何重返巅峰?

2012-02-09 10:25:13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动画“中国学派”在传承中创新

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近百年的二维平涂动画中,动画“中国学派”独树一帜,不仅拥有水墨、剪纸、木偶等丰富的载体,而且融入了传统戏曲的着色、线条,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声效和配乐等,半个多世纪来一脉相承。

不过,随着《花木兰》《功夫熊猫》等海外动画大片问世,动画“中国学派”的危机骤增。如何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最终在传承中实现创新,成为困扰中国动画人的一大难题。

上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分析,《大闹天宫》不是《玩具总动员》,也不是《功夫熊猫》,一味求变,只会失去观众。在吃透经典动画的真谛后,我们认为“传承的使命更加重大”。

“尊重原画的中国传统风格非常重要,我们不想也不愿去改变这样的中国特色。”3D版《大闹天宫》的动画特效总监皮埃尔·劳提耶及其团队试图与中国动画人携手解答传承与创新的难题。

在长达两年的浩大工程中,劳提耶是个“保守派”。他坦言,仔细分析《大闹天宫》,会发现中国传统动画风格与西方动画截然不同,包括透视法、镜头位置、创作手法等,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在呈现3D效果的同时,必须尊重传统的风格。

他甚至认为,上世纪60年代,新中国第一代动画师在镜头处理中的一些抖动现象,是“原生态的、难得的经典画面”,保留原味比强加技术效果更好。

《大闹天宫》的原画作者之一、今年76岁高龄的美影厂老厂长严定宪等,担任了3D版的研发顾问工作,还专程赴美了解新技术与传统风格结合的路径和方法。

严定宪对3D版高度肯定。“新版保留了过去好的东西,又修正了过去的不足。”他说,“《大闹天宫》的故事‘很中国’。金箍棒变得更立体了、打斗场面更惊险了、音乐声效越来越逼真,而动画片的灵魂没有变。”

最终人们看到的3D版《大闹天宫》并非“功夫熊猫式”的形象,也没有增加时尚或戏谑的台词;而是原汁原味的故事,颇具创意的片头片尾等。当七仙女出场时,导演坚持保留了原作中敦煌壁画式的“飞天”效果,并增加了昆曲演员沈昳丽温婉的唱腔伴奏。

要激活经典,更要创造经典

在3D版《大闹天宫》热映之际,被誉为动画“中国学派”摇篮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赢得了“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的三个奖项,其中美影厂团队荣获最佳动漫创作团队奖,《马兰花》和《大耳朵图图》分获最佳动画电影奖和最佳动画电视片奖。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十一五”期间的评估,美影厂孙悟空形象的总体评估价值高达17.6亿元人民币,“三个和尚”紧随其后接近11亿元。人们熟知的阿凡提、哪吒、九色鹿等传统形象也拥有“亿元级”的身价。

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说,“激活经典”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创造经典”。为避免动漫生产领域的低水平重复,上影将进一步致力于打造经典动漫形象的产业链,着力打造品牌。

3D版《大闹天宫》在国内热映后,已受邀参加柏林电影节、纽约国际儿童电影节等,年内还将在北美等地正式发行。与此同时,《真假猴王》等一批传统题材动画也已在筹拍之中。孙悟空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个老品牌,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比迪斯尼经营80多年的米老鼠品牌,日本也有机器猫、樱桃小丸子等,通过品牌授权、衍生产品开发等,建立起自己的“动漫王国”。3D版《大闹天宫》也尝试在衍生产品开发上实现突破,“萌版”孙悟空的气球、风车等已在国内一些城市中流行起来。

上影集团透露,“萌版”孙悟空形象在网络游戏、图书、音像产品、玩具、文具等领域的开发与授权将陆续启动。而观众在3D版片尾中看到的如梦如幻的“天宫”“瑶池”“花果山”等,也将由中方技术团队继续开发,推动探索出更具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

来源:新华网   编辑:许银娟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大闹天宫 经典动漫 动画电影 动画形象 动画作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行为艺术用狗链牵男子爬行

老照片揭清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