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竹迪: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图)

2012-02-17 16:42:39 来源:天津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伍竹迪: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图)

伍竹迪: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图)

  新中国给妇女开辟了一条无限宽广为祖国服务的道路

伍竹迪

1933年出生,广州人。1949年在广东省省立执信女中就读时加入广州市地下学联,后转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入党。1951年1月入伍,被挑选为新中国第一批女航空员,进入空军第七航空学校学习飞行专业。同年11月毕业,历任飞行员、机长、中队长、副大队长。是四种气象条件的机长、教员和指挥员,安全飞行4000小时。1952年“三八”妇女节,作为第一批女航空员驾驶6架飞机飞越天安门广场时为5号机机长。1967年10月停飞。1983年12月离休后定居天津。

印象:她永远是蓝天的女儿

采访伍竹迪的过程让我们很兴奋,你能想象得到吗,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聊起往事竟然会像小姑娘一样充满激情和动感,时而笑声朗朗,时而娓娓深情,目光中始终闪烁着飞扬的神采,那是她生命中最辉煌的记忆——蓝天岁月!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伍竹迪给我们最强烈的印象是她的生命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蓝天,她的心永远飞翔在那片辽阔的天空上。

在2012年新年到来的前一天,我们走进了伍竹迪老人的家,最先吸引我们的,是客厅正面墙上那幅震撼人心的招贴画——身穿飞行服、头扣太阳镜的伍竹迪站在威武的飞机下面,英姿飒爽,风华正茂。身后是排成一行的女飞行员队伍……

这是1952年“三八”国际妇女节这天,全国妇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在北京西郊机场为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举行隆重的起飞典礼,伍竹迪她们驾驶着“苏制里—2”型飞机,飞越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共和国领袖和北京市人民的检阅。当时的北京城几乎万人空巷,人们纷纷涌上街头向空中的6架飞机招手欢呼。新中国空军女飞行员的诞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社会主义新中国把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妇女解放出来并把她们送上了蓝天!这是伍竹迪机组起飞前的合影,后来被制作成代表新中国妇女形象的宣传画,由新华书店向全国发行,一时间传遍大街小巷,英姿飒爽的伍竹迪成了一代青年的偶像。

时光飞逝,60载岁月匆匆走过。如今,那画上的人虽青春不再,却风采依然。沉浸在往事中的伍竹迪兴致勃勃,无论遭遇过多少挫折、多少打击,她心中的热血从来都没有冷却过,那片蔚蓝的天空早已深深地烙印在她的生命里。少女的青春梦想,人生的金色年华,对于伍竹迪来说,全都与蓝天和飞翔紧紧相联。她永远都记得第一次飞上蓝天时的感觉,她说:“第一次飞上天空,哎呀!我一看,在天上看到的与在地上看到的大不一样!视野宽广了,心胸一下子就开阔了!”

1951年,18岁的伍竹迪高中即将毕业,学业优秀的她毅然放弃了考大学而报名参军,早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加入地下学联的她,以满腔热情和过硬的身体条件走进航校,幸运地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当初,空军刘亚楼司令员给她们的第一道禁令就是“五年之内不许谈恋爱”,姑娘们纷纷响应。后来即使是结了婚,甚至怀孕五六个月之后,伍竹迪仍然驾机飞行在蓝天上。她生前两个孩子时都是出了满月就送到天津给婆婆带,自己仍返回部队,重上蓝天。她是首批女飞行员中生完孩子后执行飞行任务最多的一位母亲。在她飞行生涯的4000小时里,她的航迹遍及祖国四面八方。从祖国的心脏到祖国的边陲,从辽阔的北国到蔚蓝的南疆。她驾着飞机穿云破雾,风雨兼程,把粮食饲料、防汛器材等救灾物资一次次送到灾民手里,屡立战功。前苏联《真理报》一位记者在报道她时,文章的小标题就是“伍竹迪,好样的”。

1957年7月,山东菏泽地区发生了特大洪灾,到处一片汪洋,伍竹迪率机组奉命前往救援。飞机在绵绵阴雨中起飞,飞越莽莽平原,跨过滔滔黄河,到达目标上空。由于一直在云雨中飞行,根本看不到地面,她只好下降高度,穿出云层。但当她从2700米下降到200米依然没能穿出云层时,不由得有些紧张。因为没有当地准确的气象资料,不知道云底的实际高度,并且目标附近还有山,如再下降则有撞山的危险。她只好将飞机再度拉升。不飞出云层无法实施空投,可盲目穿云下降,万一撞山不仅机毁人亡,灾民也得不到救助。凭着丰富的飞行经验,伍竹迪根据云层的形状判断,这种云层不会天衣无缝,于是她不断扩大盘旋范围,终于发现了一处缝隙,她毫不迟疑,一推机头从云缝中钻了出来。这时她才发现,云底高度只有150米。于是她飞向空投点,将救灾物资准确地投到目的地……

更惊心动魄的一幕是在一次执行完空投任务的返航途中,突遇倾盆大雨,飞机被雨柱所裹,机舱里顿时暗了下来,正当她握紧驾驶盘与风雨搏斗时,先是发动机汽缸头温度表急剧下降,紧接着双发动机停车。失去动力的飞机猛往下沉,高度迅速下降。生死瞬间,伍竹迪不慌不惊,立即采取加大变距、关上鱼鳞片等紧急措施,并迅速重新启动发动机,轰地一下,发动机再次启动了。她又将飞机拉起,进入正常航线。按部队规定,空投完后返航的飞行高度为1200米,在这么低的高度,双发动机停车而没有坠机,她创造了一个飞行奇迹!

然而,正当伍竹迪的飞行生命最饱满旺盛的时候,她却被突然停飞了。告别蓝天,这对伍竹迪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简直像有人在拿刀子剜她的心一般疼痛。她说:“我太热爱蓝天了,为了达到延长飞行年限的目的,我付出了很多很多……可是,突然之间,目标破灭了,你知道我的内心有多痛苦吗?直到现在,我回忆当年的情景时,仍然忍不住落泪。蓝天之情,真是难以割舍呀!”很多年之后伍竹迪才知晓她被停飞的原因。原来1962年第8期的《人民画报》海外版刊登了伍竹迪的一组飞行照片,引起了台湾谍报机关的注意,并通过伍竹迪在台湾的姨父,给她父亲写了一封信,企图策反她。她父亲当即把策反信交给了组织。从此,伍竹迪便被打入“另册”……

说到这一段时,伍竹迪依然十分激动,那种对蓝天的向往和渴望依然在她的目光中闪烁。去年,由她的战友、女飞行员苗晓红撰写的《共和国首批女飞行员》一书出版了,她在读后感中写道:“从踏入航校大门开始,我就与蓝天结下了不解之缘,并誓为飞行事业奋斗终生……当年为什么我们这些年轻人能摒弃了个人的一切,去战胜飞行训练装备落后、自然环境艰苦、世俗偏见的压力以及妇女生理特点带来的影响等重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飞行事业上?为什么我们能从航空理论学习到单独驾机飞越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人民的检阅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是为新中国妇女开辟航空之路的使命感,是为祖国人民争光的荣誉感,是理想、信念赋予的伟大力量。”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伍竹迪 航空员 秦桂芳 1933年 领航主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让人惊悚不敢踏入的电梯

不可思议的错觉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