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人不愿献血因担心被牟利血荒寻求破解之道

2012-02-20 11:15: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第三种自体输血方式是血液回收式自体输血,就是以机械吸引装置将患者手术中流失的血液收集、过滤,分离清洗、净化后再回输给患者。适合腹腔或胸腔内出血患者,或是估计出血量在100ml以上的大手术,如大血管手术、肝叶切除手术等。

临床实践证明,自体输血不需检测血型和做交叉配合试验,可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经血液传播疾病。于当前的意义也很明显:采用自体输血,至少可减少医院1/3的异体血用量,有助于缓解用血紧张的状况。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以北医三院为例,算了一笔节约用血的账:2010年,北医三院骨科全年的手术量大约是6000多例,其中,需要输血的手术大约有4000例。如果采用常规的输血方式,这4000例病人都需输异体血。而事实上,有3000例手术选择了自体血回输,即用自己的血,无需消耗异体血。保守估计,每人平均输400毫升血,那么就节约了120万毫升血。

据了解,自体输血在发达国家已占输血总量的20%—40%,在澳大利亚和美国甚至更高。然而,自体输血在中国却并不受欢迎。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目前的医保政策中还没有把自体输血纳入报销范畴,患者自然不乐意;异体输血出了问题主要责任在血站,自体输血出了问题医院自己扛,医院也没了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分析称,从医院的立场来说,虽然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临床使用自体输血技术了,但那时候纯粹是从追求技术创新的角度做的。现在显然这项技术非常成熟了,即使要研究,也要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不可能还是像过去开展这项技术就可以获奖、出论文。失去技术的新鲜感以后,医生使用该技术的积极性也不高了。何况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由于国家对血液的管理非常严格,对血液的有偿使用价格限制非常死。这可能导致医院医生做那么多工作,并不能得到经济利益,所以他们没有积极性去做这个事情。当技术和经济利益缺失的时候,要推广自体输血,并不容易。

卫生部长带头献血

上海市卫生部门2011年8月下旬发布的市民献血现况调查报告显示,上海街头献血人群,绝大多数为低学历的来沪打工者,比例超过70%。白领和高学历者献血的仅占极小比例。

北京的情况也类似,献血的主力人群是大学生和民工。一位知情者分析:“为什么血荒出现在最冷和最热的季节?因为这两个季节他们都放假了。

河北省血液中心公布2011年度重点献血人群分布显示,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是献血队伍的“主力军”,紧随其后的是农民、职员和工人。公务员、医生、教师等人群献血比例则较低,均未超过献血人数的3%。

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医师分会会长刘景汉认为,完全靠现在这些献血者满足不了血液需求,国家必须出台政策。这个政策可以考虑让公务员带头献血,这很可能是一个有力措施。

刘景汉说:“在国外总统都献血,我们国家公务人员为什么献血率这么低?”

据悉,近两年来,卫生部部长陈竺已经三次来到北京市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倡导全社会树立“献血献浆同样光荣”的观念。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许银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日本街头井盖上的艺术

"圆仔""欢欢"法国见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