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靠得住吗?

2012-02-23 07:52:11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此外,在新加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把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由公益性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老人去世时产权由这些机构处置,偿还贷款本息后的剩余部分交给其继承人。

“在国外,政府部门为了支持‘以房养老’方式,会出台各种扶持政策。比如,建立专门的中介机构,以便承担贷款机构的风险,或者给予贷款贴息,减低借款人的成本。”杨晓介绍说。

“目前我们推出的养老按揭贷款业务主要针对的是有富余房产的人群,并且他们愿意以房产抵押获取养老资金,以改善老年生活。因此,这一产品并不能完全解决全社会的养老问题,只是对现有养老保障体系的一种补充和探索,主要是满足现有客户的一种养老需求。”杨晓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室程杰博士认为,“以房养老”与住房按揭贷款本质上差不多,都是预期支出和预期收入的贴现,是一种金融创新方式。对于老年人福利改善主要体现在,提供了实现未来资产价值提前变现的渠道,从而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在整个老年阶段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这并不属于养老保障体系范畴,因为它既不具有社会保险的属性,也不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而仅仅是在基本养老需求得到满足情况下的一种补充养老工具。其推行的前提条件是,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同时房地产市场比较成熟,这两点在我国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更多老人亟待“雪中送炭”

养老制度建设要先行,逐步提高养老保险待遇,实现养老保障城乡一体化

“以房养老”让各方再度聚焦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话题。如果说“以房养老”是对有产老人的“锦上添花”,那么当前更应该着力解决对欠缺基本养老保障老人的“雪中送炭”。

当前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特别是农村老龄人口多,而相应的养老保障和服务发展较为滞后。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的占比已达13.26%,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2.93个百分点。同时,根据全国老龄委预测,“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尤其,在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移到城市的情况下,农村老龄化程度更深,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超过1亿人,根据预测,预计2020年农村老年人将接近1.4亿人农村老龄化水平将达到21%。

与此同时,我国的养老公共服务体系却相对薄弱,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社会养老服务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加快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

程杰指出,当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核心是社会养老保险,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等制度,而老年人福利、家庭养老等是养老保障体系的主要补充。中国的养老问题重点应该是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要加快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实现各项养老保险制度之间、地区之间的转移接续,并逐步提高养老保险待遇。

针对我国农村老龄人口多,养老保障水平不高的特点,有专家指出,要加大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对已经实现非农就业或从农村迁移到城镇的农村人口,应该设计和完善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通道;对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村人口,应在养老保险覆盖的基础上增强土地的保障功能;对最为贫困的农村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应对他们提供“兜底”功能,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终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实现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整合。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于姝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人体22个趣味迷信

UFO再度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