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咋找不着“家”?

2012-02-23 07:52:57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社交中温情太少

邻里关系冷淡,客居他乡的感觉就挥之不去

工作太繁忙,社会交往少有温情,是在大城市的外地人缺乏归属感的另一重要原因。

虽然韦睿在南京只生活了4年,但和已经住了6年的北京相比,南京更让韦睿有归属感:“在南京住的时间短,享受生活的时光却很多。我经常和同学一起旅游,尝试各种新事物。在北京,我从早到晚想的都是工作,生存压力太大,没时间、没精力、没钱享受生活,对这个城市怎么会有感情呢?”

韦睿的这种感受,恐怕很多人都会有。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忙,业余时间越来越少,人际交往越来越淡,休闲娱乐越来越单调。

“我在北京12年了,能算得上朋友的除了同学就是同事。社会交往全靠互联网,和相距两站公交的好友约了半年,也没吃成一顿饭,不是她出差,就是我加班。”姚芳在北京市一家公关公司上班,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是常有的事。为了省钱,她住在昌平,每天挤地铁上下班,来回要三四个小时,“工作一天下来,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常常是到家就睡,饭也没力气吃。”

由于工作太忙、疏于交往,邻里关系也变淡了。任冬对此颇有感触:“有一次家里的门锁坏了,我和妻子被锁在里面,都不知道能向谁求助。同学同事都住得太远,在北京又没亲戚,想来想去只能求邻居。可是平时和邻居见面也就点个头,连人家姓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知道电话号码。我只好拼命敲连通两家的管道。敲了10多分钟,隔壁大爷终于过来敲门了。我们赶紧从窗户把钥匙递出去,才把门打开。”

“邻里关系冷淡,客居他乡的感觉就挥之不去。”任冬说,他特别怀念小时候,楼上楼下的邻居都很熟络。“每次因调皮挨打,对门爷爷一准儿过来哄我。有什么事招呼一声,整个楼的人都来帮忙。这才有家的感觉。”任冬说。

从西安到广州工作的彭拓因为不会说广东话,邻居聊天他也听不懂,更插不上嘴。对像他这样的租客,大家又会多一份不信任。所以虽然身在广州,彭拓平时交往的还是以陕西人为主。“在广州,倒是把陕西话给说得更溜了。”彭拓调侃自己。

其实,为了使邻里关系更亲近,社会各界都做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北京市很多小区都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有的小区还建了网络论坛,邻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专家建议,增进邻里关系,需要社区多努力,也需要个人多用心,即便生活压力大,也要多参加社区的活动。不要等到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后悔为啥不早跟大家处好关系。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归属感 421 家的感觉 严颜 城市房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人体22个趣味迷信

UFO再度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