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高烧”背后的忧思

2012-03-02 07:45:23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二问

联考,到底行不行?

一位70岁的爷爷陪伴孙女,20余天内辗转济南、潍坊、滨州、青岛四市,连续参加11所院校的艺术招生考试。如果报考省外的其他院校,他们的征程还要增加数倍。

能否让他们少一点奔波之苦?基于减轻学生压力、有效防止艺考腐败等考虑,近几年,山东、陕西、甘肃、江苏、青海等省陆续采取艺术招生考试省内统考。但从实际情况看来,收效并不明显。

济南七中教务处教师周明媚说:“统考成绩对不少学生来说只意味着有了保底学校,顶尖院校基本都不认可,都要组织校考,因此,考生十几所院校连轴转的情况还是很普遍。”原来,全省统考并不为优质艺考院校“青睐”,甚至曾引起众多院校的抵制。“之所以不采用省统考成绩,是由于不同高校有其自身特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也不同。校考,可以根据人才培养定位选择适合的学生。”山东艺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招办主任聂立家解释道。

因此,在学校和各招生省份的博弈中,校考仍然保存。在山东,给31所知名本科艺术院校以及部分部属院校等留了个“后门”,允许其在山东省统考的基础上进行校考。而截至目前,几乎没有高校放弃自己的校考,所以山东考生在参加完全省统考后,还要连续参加十几所学校的校考,不少考生过着白天考试、晚上赶考的辛苦日子。

“校考的设计是为了有利于不同院校特色招生,但这种制度设计的无限扩大,是对考生利益的忽视。”吴键说:“对于国家而言,校考完全脱离各地方招生部门,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要从考生利益出发,重新设计制度。”

有考生和家长建议,能否像“北约”、“华约”一样,几家优质艺术院校携起手来,进行一个“联考”?据了解,目前已有少数高校开始探索艺术类联考,如云南艺术学院、云艺文华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三校相同专业实行联考,成绩共用,各校分别确定专业合格线,考生可根据考试成绩填报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但“联考”的做法并不被大多数艺术院校看好。

也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学生和家长的南征北战,哪有艺术院校的财源滚滚?”在艺考中,每所院校的报考人数动辄上万甚至几万人,以报名费每人100元计,仅此一项,院校就可收入几百万元。

有强大的利益屏障阻挡,推行联考的难度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艺考生 高烧 学生压力 医生送红包 招生学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撒哈拉沙漠奇景“羊上树”

“婴儿瑜伽”震惊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