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新农合让“大病一日穷”成为历史

2012-03-22 18:50:12 来源:新华时政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全省新农合门诊统筹覆盖率达到100%,白血病等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已在88个县(区、市)开展,“纳雍模式”为社会办医探索了新路径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贵州的百姓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不仅促使基层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回归”,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记者从贵州省医改办了解到,2011年贵州省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3706.42万人,参保率均达到93%以上,超过了国家90%的目标要求。其中,新农合门诊统筹覆盖率达到了100%。同时,在88个县(区、市)开展了白血病等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

在采访中,从乡村卫生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患者到医生,记者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医改其实就是政府为老百姓做的一件大实事。”在当地百姓的眼里,医改开出的基本药物制度这张处方,说白了就是四味药——药价降下来、处方小起来、医药分开来、财政补进来。

新农合政策保基本山区农民看病不再难

“现在不用再坐一二个小时的公车到城里看病了!”、“如今买药不贵,也不难了!”、“社区卫生中心的服务给我们健康打了一剂‘预防针’”……

如今,不论你是行走在贵阳的城区还是乡镇,随处可以感受到医改的温暖,处处可以听到群众对医改的称赞。

新年伊始,家住乌当区羊昌镇羊昌村街上组的村民唐作英得知乌当区卫生局农合办的工作人员要来看望她时,早早地就在村口迎候了。

2007年,唐作英被查出患早期宫颈癌,全部治疗费用需要20万元,而当时“农合”只能报销2万多元,因此家庭困难的她一直没有到医院进行手术,只是自己在外找一些“土方子”在家治疗。去年7月,唐作英的病情突然恶化,动手术至少需要8万多元,这使本来收入就不高的唐作英一家陷入了困境。但令人欣慰的是,在新农合政策近年不断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的“帮助”下,唐作英一家解除了痛苦。从去年7月至今,在花费的近8万元的子宫切除手术和随后的介入治疗中,唐作英已得到了6万多元的报销金额,自己只掏了不到30%。这对于以务农为主,人均年收入不超过万元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大救济。

唐作英感慨地说:“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过去老百姓最怕的就是因病返贫,自从有了新农合,这就成为了历史。”

近年来,贵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参保农民在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已实现即时结算。2011年6月1日贵阳市还调整了新农合实施方案,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在省级医疗机构达50%,在市级医疗机构达60%,在县级医疗机构达70%,在乡级医疗机构达80%。据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共有173万农民入保,参合率高达98%。

记者从贵州省医改办获悉,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的看病难问题,近三年来,贵州省争取到中央投资236,500万元,安排86所县级医院、241所中心乡镇卫生院、61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同时中央、省共投入82,400万元,安排建设16,480个村卫生室建设。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实现了由基本没有村卫生室到所有行政村都有标准化村卫生室的重大跨越。同时,在推进3年医改进程中,贵州省始终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工作置于重要位置,2009年启动了新农合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建成了省、地、县、乡、村五级联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弥补山区省份交通不便、农民“看病难”的“短腿”。

药价直线下降基层医疗机构巧做“惠民蛋糕”

“一支青霉素进货价是3毛8分钱,医院原卖价7毛钱,现在是按进价卖,如果病人住院注射,新农合再报销75%,实际一支就花不到1毛钱。”在黔南州惠水县甲戎卫生院的基本药物零差价公示表前,说起实行零差价前后,院长杨胜林列举了不少药物目录内的药物“身价”。

药品零差率销售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是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配套政策和重要环节。黔南州惠水县自2011年启动基本药物制度以来,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沉甸甸的“惠民蛋糕”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记者从贵州省医改办了解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惠水县25家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取消了药品加成,所有药品按进价零差率销售给老百姓,基层医疗机构在其中不赚一分钱的药品利润,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高10%。老百姓最直接、最深刻的一个体会就是药价直线下降,看病吃药真不贵了。

据杨胜林介绍,现在农村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病、慢性病、高血压患者比较多,对他们来说,获得的实惠最大,能明显感受到了基本药品价格的下降。

“以前,人们小病抗,大病拖,就是怕进医院,说到底,老百姓是怕花钱,花不起钱。”惠水县卫生局局长李东风深有感触地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毫无疑问将促使群众就近放心就医。

据统计,惠水县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次均费用同比下降33%、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29%。

“纳雍模式”探新路民营医院迎来发展春天

受地理、人口、经济等条件的制约,位于贵州省西部的毕节地区纳雍县,是个国家级贫困县,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2003年,纳雍作为全国首批医改试点县启动新农合后,群众的医疗需求空前释放。但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很难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2005年初,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和酝酿,纳雍县决定在对县级卫生资源整合重组的基础上,引资创办一家上规模的县级综合民营医院,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的有益补充,改善全县卫生资源匮乏的现状。同年5月,作为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之一,纳雍县无偿划拨30亩土地,引进社会资本1.2亿元,新建二级甲等标准的非营利性民营医院——纳雍新立医院。

民营医院“试水”国家级贫困县,纳雍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全力推行“保姆”制度,通过主动优质的行政服务,规范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确保“建起来、见效益、健康发展”:调整卫生资源规划设置,给民营医疗机构留出足够发展空间;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从民营医院的规划设计开始,卫生行政部门派出专人专职全程跟踪,为其设计方案、功能布局、设备购置、人员招聘、科室设置等提供专业指导;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将民营医院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同时和公立医院一样承担基本公共卫生、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任务;推进医疗质量管理,与公立医院同步开展医院管理年、创先争优、优质服务、三好一满意等行业主题活动,启动二甲医院创建工作。

“纳雍模式”对民营医疗机构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全新阐释,使得贵州省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思路豁然开朗。

贵州省民营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骆刚在谈到贵州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时兴奋地说:“真想高喊一声——贵州民营医院发展的春天来了!”他说,国家和省里连续出台多个文件,有关部门频频调研民营医院,民营医疗机构得到了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心与支持。

“政府把实惠让给咱们老百姓,老百姓看在眼里,感动在心底。”一位乡镇卫生院负责人感慨地说。事实证明,新医改的相关政策与措施惠民利民,老百姓已欣喜地品尝到这一“惠民蛋糕的香甜”。

点评:贵州省在卫生资源基本处于全国倒数的情况下,有6项指标排名全国第一,15项指标排名全国第五至十位,总体排名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这个成绩对于地处西部、经济并不发达的贵州省来说,所付出的努力与探索是可想而知的。

为确保医改政策落到实处,确保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实惠,贵州省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办法,有效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时注重“建机制”,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人事、分配、药品采购配送、保障制度等一揽子改革,逐步建立起新的基层医疗卫生运行机制和体制。在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方面,“纳雍模式”可谓是贵州省根据地方特点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积极探索与尝试,为国家级贫困县的百姓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来源:新华时政 编辑:张少虎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新农 医改 大病 民营医院 纳雍模式  

精彩热图

盘点全球未解之谜

长春:拖着房车接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