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健康小屋”彰显医改惠民大计

2012-03-22 18:53:15 来源:新华时政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三年共投入25.2亿元用于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设项目,全省18所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44家县级医院,加快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步伐

在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普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楼,有一个6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面除了心血管功能诊断仪等健康监测设备外,还有食品模型展柜及医疗健康类图书,居民随时可以到这里免费进行检测和咨询。这里就是被群众称为“健康小屋”的吉林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项目试点之一。

这只是吉林省医改实施效果的一个缩影。吉林省医改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至2011年底,吉林省三年共投入25.2亿元用于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设项目,先后扶持建设了42个县级医院、121个中心乡镇卫生院、1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10个村卫生室,实现了全省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全覆盖。今年还将投入2000万元,建设100个“健康小屋”,实现居民可以免费在健康小屋里“管理自己的健康”。

患病敢进医院了新农合成为农民健康“保护神”

手捧着刚报销的5万多元钱,公主岭市刘房子镇苕条坡村白树和老汉充满感激:“没想到年初交的30元参合费,现在成了我们全家的救命钱。”他老伴齐淑香今年60岁,去年被确诊为乳腺癌,做手术一共花了9万多元钱,出院结账时,“新农合”报销了一多半,自己只拿了3万多元钱。

在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了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被称为农民身体健康的“保护神”。

记者从吉林省医改办获悉,2011年吉林省参加新农合人数达到1302.05万,新农合门诊统筹覆盖率达到了100%,并将一般诊疗费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支付范围。政策范围内报销补偿达到71.72%,全省共支出新农合基金26.18亿元,有704.92万人次受益。过去,许多农民是“小病拖,大病捱,实在不行才住院治”。现在,农民看病和住院人数明显增长,过去不少对医院望而却步的农民能够大胆走进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记者了解到,长春市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城市,2009年在市以下所有医院实施了即时报销制度,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实现了“在哪儿住院,在哪儿报销,当天出院,当天报销。”这种即时结算模式使原来很多农民认为非常烦琐的等待和折腾被彻底简化,医院里设立了专门的新农合报销审核窗口,只要手续齐全,医院按补偿政策当场垫付补偿金,然后定期和患者所在地新农合管理机构进行结算。通过这些举措,巩固、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的“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长春市南关区医院院长赵丽萍向记者介绍说,实行“新农合”以来,该院的接诊率呈快速增长态势。“新农合”不仅使农民受益,医院也增加了收入,医疗条件得到大大改善。

医保报销方式可自选了“议价谈判”真正实现病有所医

2011年,长春市医保中心改变以基金安全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管理模式,主动参与医疗服务“议价谈判”,开展多种支付方式改革,并尝试药品耗材批量采购方面的探索让人印象深刻。

记者从长春市发展改革委的一份调研报告中看到,2010年,长春市医保职工患者在省级医院做一个普通阑尾炎手术要花8925元,个人承担3290元;实行单病种定额治疗后,参保职工在市级定点医院治疗个人只需花费700元,在区级医院只需400元。

据吉林省长春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毅强介绍,长春市已经开始尝试改变“不问价、只买单”的医保管理模式。“我们首批在全市40家定点医疗机构,把3233项常规诊疗项目拿出来进行谈判,通过团购这种形式,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协商议价”。

张毅强说,为实现对医药费支出的有效控制,长春市在不增加基金支出的情况下,推行了参保人员定额治疗的单病种结算办法。采取“双向”定额的办法,对单病种医药统筹基金支出和参保人员的自付费用进行定额,经过对10,333个病种进行的筛选,对一次性根治和就诊率高的病种进行了医保结算分析,首批拿出单纯性阑尾炎、痔疮、白内障等10个病种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医药费谈判,通过民营医院参与的医保单病种竞价,实现医药费的大幅下降,降价幅度平均达到53%。经过10个月的运行,受益参保人员已达到159,076人,涉及医药费总支出11,054万元,与历年同期患者就诊情况比较,为患者和基金共节省了6021万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病有所医。

同时,张毅强表示,前不久,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等省部级医疗机构同意启动长春市医保的10个病种的定额治疗办法,定额结算标准达成了10个病种平均4800元的医药费,职工个人承担1500元,统筹基金承担4000元左右的基本治疗方案,对自愿选用“高档”治疗方案的参保人员仍采用原办法进行结算。同时,再次推出20个一次性根治的病种进行临床路径测算,合理提高部分病种的个人自付水平,为全市全面施行医保新政策和解决“看病贵”问题助力。这种采取“自选”式的就医结算模式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有专家评价说,这些改革措施已经在四个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一是促进了患者向市、区级医院流动,优化了就医格局;二是明显降低医药费用,减轻了群众负担,提高了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三是促进医疗机构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成本;四是增强了基本医疗保障的吸引力,推动医保事业的发展。

全科医生“上山下乡”了对口支援促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71岁的刘成林患有心脏病,家住东丰县黄河镇,以前在东丰县医院也进行过治疗,但当时的医疗水平让刘成林不满意。“以前在长春看过,离得太远,路费得好几百,一天都回不来,去大医院看病的人太多,有时候当天看不上,还得等,现在可好了,吉大一院的专家就在东丰(县)医院,和在吉大一院看病是一样的。”刘成林说。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项目”,正是这个项目使吉林省一些农村的患者不用去长春,在当地的县医院就能有省内大医院的医生负责诊治病情。

2009年8月21日,东丰县医院成功加入刘成林所说的吉大一院集团,正式冠名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集团东丰县医院,并且被吉林省卫生厅确定为“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项目”吉大一院定点帮扶的三家医院之一。

吉大一院诊治中心教授董均树告诉记者,“这种让全科医生‘上山下乡’的模式属于‘三赢’,城市大医院的医生下基层为患者服务,同时也能够把集中在大医院的患者分流到各个医院,东丰县医院的医疗水平提高了,患者也满意了,可以不去长春,就能够有大医院的医生看病。”

记者从吉林省医改办了解到,新医改以来,吉林省通过实施对口支援政策,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县医院能力建设”和“远程会诊系统”等一系列措施,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全省18所城市三级甲等医院对口支援44家县级医院,加快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步伐。截至2011年底,吉林省所有30万人口以上县的县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基本达到对口支援全覆盖。通过城乡对口支援,使受援医院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如前郭县医院在吉大二院的对口帮扶下,开展新项目100多项,骨科被国家科委选为863项目定点医院。乳腺科承担了全国唯一一家县级医院乳腺病普查绿色通道。

同时,吉林省去年还组建了由三级甲等医院组成的9支医疗队,分别奔赴边远地区进行巡回医疗工作,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业务培训、指导,帮助提高当地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这意味着城市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吉林省医改办负责人对记者说。记者吴小雁

点评:吉林省的医改始终体现着一个不变的宗旨,那就是以“让老百姓得实惠”为先,这也是医改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农合的即时结算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把方便让给农民、把麻烦留给自己”的做法,因为事后的结算等工作就稍显烦琐。尤其是长春市在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方面的创新,方法简明、操作方便、成效明显,与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管理能力相适应,并且实现了“两个转变”:即在管理模式上从传统以基金安全为主要目标转变到以切实减轻患者负担为主要目标;在角色定位上从被动支付“账单”到主动实行监管。他们在改革中不等不靠、率先探索、主动出击、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仅为全国的医改增强了信心,而且“找准了病根,下了猛药”。希望这些可贵的精神与经验在未来的医改实践中依然释放出给力的能量。(一轩)

来源:新华时政 编辑:张少虎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医改 临床路径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健康监测 单病种  

精彩热图

盘点全球未解之谜

长春:拖着房车接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