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科考队出征
图为:队员们从峭壁爬过
7月8日,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科考队挺进神农架原始森林无人区。作为32年后神农架林区最大规模的一次全面大规模科考活动,这次持续两个月左右的穿越科考,备受外界关注。
8日开始,记者随科考队出征,并于10日与科考队一道完成第一条线路的科考穿越。三天时间,科考队用汗水丈量了40多公里的林区,穿山越岭、涉水过河,轻轻拨开了神秘神农架的面纱一角。按照安排,今日起科考队将开进第二条穿越科考路线,我们期待着科考队更新更多的科考成果,让我们对神农架更添一分熟识!
此外,神农架有没有野人一直是一个谜,这次科考虽然没有专门安排相关考察内容,但很多队员期待会有与“野人”相遇的惊喜。
三天徒步40多公里
意外采得神农架特有植物
“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任务基本完成,也小有收获。”7月11日,在完成第一段穿越路线之后,科考队在林区新华镇进行一天的休整。休整间隙,此次科考队队长、吉首大学植物学家张代贵教授接受了记者采访。
科考队是从7月8日开始第一段穿越的。据悉,本次考察活动由神农架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牵头负责组织,中国林科院、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科院水生所、武汉大学等8家科研机构和院校派员参加。
当天,科考队由位于新华镇的干沟进入密林。在三天时间内,徒步经过豹儿洞、洞子沟、水井湾、土地垭、石屋头等地,翻越山梁10余座,多次从海拔五六百米翻越超过1800米的山梁,最高落差达到1300米,行程40余公里后,科考队于10日晚走出密林,返回新华镇。
当晚,科考队在新华镇进行科考小结。科考队共采集上百份标本,其中高等植物组采集了30多份标本,除采集到多年都未能找到的草瑞香、松下兰和白鹃梅三个物种外,科考队员还意外采集到了神农架特有植物特有属叉叶蓝。这一特有属,全世界只有两种,中国一种、日本一种。在科考队看来,这相当珍贵。
此外,低等植物组也对沿途的20多种真菌进行了考察采样,动物组则取得资料20多份,另有一种鸟类等待鉴定。水文组也对沿途经过的5条主要溪流进行了采样,样本已经送回武汉进行分析。科考队将通过采集化验,来分析水文与地质地貌、植被土壤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历次科考没有详细调查过的。“下一条路线的成果应该更为丰富。”张代贵教授告诉记者。根据会商的结果,科考队最快将于今日挺进下一段路线。
大雨和蚂蟥夹击
队员们一天赶了两天的路
“余下的几十天可能就没有这么大的强度了。”11日,在新华镇的休整成为全体科考队员最开心的一件事情,在与保护区几位长期在林区工作的队员聊天时,他们都如此表示。
此前一天,全体科考队员经历了严峻的考验。9日晚在水井湾扎营后,据向导老汤介绍,从水井湾出发,到达下一个营地石屋头,需要经过一段无人区,路程在20公里左右,为了保证科研效果并保持队员体力,这段路程需要两天时间,科考队要在密林中扎营一晚。
然而,当地村民告诉科考队,这段密林已经十多年无人进入过了,要找到一块合适的露营地十分困难。而就在科考队焦急的时候,另一不好的消息从后方传来,接下来4天时间,当地会有大雨。
有经验的队员告诉记者,下雨过后密林将会异常湿滑,能见度将甚至可能只有几米,还会存在暴发山洪等各种不确定因素。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科考队准备工作一直持续到深夜,大家都在祈祷天公能作美。
然而,大雨还是不期而至。10日下午2时许,刚刚从迷途中找到方向的队伍,听到急骤的雨点打得密不透风的树叶啪啪作响,雷声也不时在队员们头上炸开。而更为烦人的是,在海拔1200多米的山腰,蚂蟥随处可见,队员们的腿上爬满了吸血的蚂蟥,稍不注意就血流如注。
不得已,科考队决定急行通过,用一天时间完成两天的路程。事实上,此时大部队还在一处海拔仅有700多米的山沟中,余下的10多公里路程上,还有三座海拔超过1800米的山梁。而这,对于每人负重都超过20公斤的队员们而言,运动量将大大超出预期。
然而,也许是大雨和蚂蟥的压力,科考队全体队员们“集体爆发”,终于在天黑前冲出了大山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