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践行雷锋精神,将无形的日记刻在心里
雷锋,从未离我们远去。在北京市西城区双寺胡同,有一所雷锋小学,师生们用39年风雨无阻的坚持,成就了一段续写雷锋日记的佳话。近日,在雷锋的故乡湖南长沙,又有千所学校、百万学生开启了重温《雷锋日记》、续写《雷锋日记》的青春篇章,丰富时代内涵,践行雷锋精神。
有形的日记写在纸上,记下的是一段奉献的经验;无形的日记刻在心里,记住的是一份崇高的责任。“续写雷锋日志,争当雷锋传人”的本义,在于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发挥道德标杆的示范功能和先锋模范的激励作用,帮助人们进行心灵重塑和人格“救赎”,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雷锋曾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精神,归根结底,是一种基于公民意识之上的奉献精神,在爱岗敬业、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为他人无偿服务,为社会无私奉献;在为社会创造有形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在社会信任感缺失的当下,人们有着强烈的“道德饥渴感”。奋不顾身、勇接坠楼小孩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也好,在艰苦边远长期支教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也罢,每一个道德样本的新鲜出炉,都会引发老百姓的极大关注。而穿越时空的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永葆生机,是国人永不变质的精神食粮,具有厚重的现实意义。
学雷锋不能停留在冠冕堂皇的口号上,也不需要虚无缥缈的概念,而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因此,践行雷锋精神一是需要更多的载体,二是需要更多的行动者。
中国人历来讲究“知行合一”。续写雷锋日记,记录下身边感动的人和事、参与道德实践的体会和感悟、对不良现象的批评与反思,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追求。通过日志这一载体,广大青少年可以将零星的记忆、琐碎的细节串联起来,形成一种长期的牢固记忆。周而复始,文明符号不断累积,价值观念不断强化,雷锋精神便在人们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学雷锋也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唯有众人拾柴,才能燃起炙热的火焰。要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长沙市设置专门机构,将学雷锋活动纳入文明单位的创建考评体系,就是一种积极尝试和有益探索。更要扩大社会参与度,提升老百姓学雷锋的意愿,畅通老百姓学雷锋的渠道,优化学雷锋的社会氛围,让老百姓在快乐参与中感知雷锋精神的魅力。
“飞驰的流星虽然只有一瞬间,却绽放出生命中最美的一幕;生可能是一种开始,离去却不一定意味着结束”。这一点,在雷锋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文明之花,需要你我他的共同浇灌;践行雷锋精神,也需要你我他的亲力而为。
来源:人民网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