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大家已经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采访了。这是我第二次上会,与第一次相比,少了点激情,多了点思考:为什么上两会,为什么那么多记者前仆后继地投入这里。
为了知识的传承3月2日清晨,我与同事顶着风雪匆匆赶赴一场约会。这次的采访对象是国务院参事朱维究,我心里有点忐忑。虽然平时因为工作关系也会经常阅读一些法律知识,但是在专家面前却总是怕班门弄斧。与朱教授见面时,最先看到的是她放在桌面上2月23日的《人民日报》, “人民视点”《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她以对文章的评论作为开场白,娓娓讲述了她对深化改革认识论的理解,或回溯历史,或引用外国的例子,或解释法律专业词语。在她的口中,那些冷冰冰遥不可及的条款都变得浅显可亲,一些我们平常不曾留意的细节也能引起深深的思索。至采访结束,以前困扰我的一些问题都有了答案,并上升到了新的层次,顿有拨云见日之感,以及意犹未尽的遗憾。
无规则不成方圆,朱教授对宪法的敬畏,以及对法律如珠如宝的珍爱让我肃然起敬。想到今年两会将审议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我想,正是这样一批人的不懈努力、薪火相传,才有了日臻完善的法律体系。同时,对于这一次上会,这样一次深入灵魂的教育,将是最好的知识储备。
为了可爱的人3月2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召开。步入会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静默的摄像机,端着相机走来走去的记者,以及大衣、背包、笔记本充满的杂乱现场。但是,当发言人走进来的瞬间,所有人似乎都被按下了重启键,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对于他们而言,这样的发布会就如同一场战争,十八般武艺都得亮出来。镜头不够长的就凑近一点,个子不够高的就踮起脚尖,站着拍不过瘾就蹲着或者单膝着地,如果提问机会都让前排的人抢走了,他们会大声呼喊“给后排的人一次机会”吧。在这里,所有的记者都战胜了羞怯,因为这一刻如此珍贵。
场上的焦点无疑是舞台中间的发言人赵启正。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他的回答一如既往地严肃而不失生动,准确而不失睿智,不躲闪提问,不用套话,席间时而响起的笑声和掌声,意味着这场发布会“宾主尽欢”。发布会结束后,记者们将赵启正团团围住,久久不肯离去,或者因为这是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的最后一次会议,或许因为不舍。
赵启正说,“我说话的时候眼睛里看到的不仅是记者,而是记者后面的民众。”在这个发布会后,我找到了我们如此积极地提问报道的原因。
今天,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就要拉开帷幕,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来源:人民网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