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全国两会

>>中国在线

>>English

要闻

中国日报网>2012全国两会>要闻

两会中国视角之四:民主的新闻观察

2012-03-10
...

“不设限的媒体提问”,“问题越具挑战越好”,今年两会上,新闻发言人的坦诚自信让媒体几多兴奋;不避敏感热点的一场场新闻发布会、“零距离”的代表团开放日,两会“透明指数”的提高激活着报道热情;800多名境外记者的走入,2000多名国内媒体人的“跑会”,既是两会民主开放的见证者,也成为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参与者、推动力。

作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形式,两会尤其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疑是观察中国民主政治的最佳窗口;作为零距离接触、报道两会的主体,媒体的“两会际遇”及“两会视角”,给人们感知民主提供了一面真实镜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30年甚至更长时间为观察维度,在曲折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两会所呈现的中国民主开放的步伐,始终坚定并迈进了新的阶段。如今已成惯例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1983年首次设立时,是登上人民日报的新鲜事;如今在各场新闻发布会上频频发问的西方记者,改革开放初期还只能“用高倍望远镜眺望人民大会堂”,观察中国的大事;1988年七届人大上首次出现的反对票,一时哗然,而如今,媒体正公开讨论“十几年都投赞成票的代表是否合格”、“开会总是请假的委员是否称职”……以新闻观察两会,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开放、透明、自信、进步的中国。

会场内,从鼓掌、举手、无记名投票到电子表决,权利主张方式的进步,保证了权利的实现;城乡人口选举比例从4∶1到1∶1,代表产生来源的变革,推进了权利的均等;从全部赞成到反对票习以为常,不同声音意见的出现,提升了权利的质量;从党政干部比例偏高,到农民工代表首次入选,权利结构的优化,扩充了权利的边界。连西方政治学者也撰文连称“(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变得越来越自信”。

会场外,凭借飞速发展的媒介技术,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自媒体,日趋成为社会公众表达权益诉求、实现民主参与的重要方式。两会之前,各种网络调查,深刻揭示社会关注热点;一条条建议意见,通过留言板通向大会堂;两会微博直播,让公众直接面对决策过程。媒体已不再是两会的“看客”或是“报道者”,已经成为直接的参与者,更形成了一股对民主进步的正向激励和监督力量。

正是官方的开放包容、民间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两会一系列“跬步小流”的进展,促进了权利意识的觉醒普及,从而提升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也应看到,民主是一个过程,有不足,待完善。就两会而言,当下议案提案办结落实程度尚待提高,民主监督的力度还有待增强,公民有序参与民主的渠道还不够通畅,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就中国社会来看,面对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发展事业,面对利益主体日趋多样、社会思潮日趋多元的局面,如何以更大决心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以更大力度提升民主质量,通过“民主增量”聚集改革能量,则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马原

相关新闻:

胡锦涛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云南代表团审议侧记

九常委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

2012两会特稿:从5次政府工作报告看“执政为民”轨迹

两会中国视角:把握机遇激发“信心能量”

两会特稿:全球规模最大医改期待"更上层楼"

两会特稿:"城乡同比"推动我国民主制度新跨越

相关文章
...

手机问政

  • 江西南昌139****6883
    翡翠茯苓:我认为应关心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目前中国有七千万空巢老人,但老人有时很难照顾自己的生活,更不用说还要照顾年幼孩子。长期如此也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社会应关注这一现象。
  • 山东聊城1356***6362
    我觉得城市牛皮癣(小广告)其实是个挺严肃的问题,一方面是视觉的污染乃至文物的破坏,另一方面这些地下办证、取公积金、收药等“业务”破坏了社会公信力,甚至影响到我们的国际形象。
  • 河北唐山1503***1455
    希望政府在农村改善农民生活,腾出耕地,开发利用新能源的试点。我建议农民的水电物业及各种管理费能否考虑其耕地收成,取暖洗浴能否就地取材,集中利用秸杆沼气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集中规划耕地和养殖用地,还可以结合科技试点和开发,从多方面为农民增收。
...
...

图说两会

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