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斩断删帖黑手也是维权

2012-03-16 21:44:31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随着“3·15”的临近,一部分企业在为投诉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些专业删帖公司生意火爆,删帖价格也水涨船高,内部人士透露,标题或网页中含有“3·15”的普通负面帖子已经升格到2000元起价。(3月13日《扬子晚报》)

所谓“网络删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它的发生、发展与互联网发展密切相关。当互联网的舆论场成为各方利益必争之地,这些利益方就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推动网络舆论朝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临近“3·15”,公众更希望通过互联网关注商品信息、消费动态,尤其是涉及打击假冒伪劣和消费维权信息。而删帖公司的猖獗行为,为那些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其得以规避管理风险、消除负面影响。

这种删帖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监督权。删除网帖等信息的做法,与被曝光者恶意收购报纸并无二致,实质就是操纵舆论,侵害了新闻媒体的正当权益,降低了媒体的影响力,也侵犯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斩断删帖幕后黑手,杜绝删帖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信息维权、监督维权、管理维权的表现。

那么该如何斩断删帖的黑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每个网站的运营流程、删帖手续和责任权限,从法规上约束网络公司的行为,一旦发现问题严肃查处;其次是建立规范的行业管理协会,加强网站内部的管理,形成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和制度规范,防止网站为利所动,被一些利益集团和个人利用;最后是强化相关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维权意识,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删帖人和背后指使人的法律责任,减少恶意删帖的负面作用和影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编辑:于姝楠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3·15 新闻出版 扬子晚报 监督权 管理风险  

精彩热图

盘点全球未解之谜

长春:拖着房车接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