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本网专稿> 大报图片

复兴的京味文化:“兔爷”归来

2013-09-19 14:38:25 来源:中国日报亚洲新闻图片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复兴的京味文化:“兔爷”归来
2013年9月8日,北京东城区东岳庙,两名工人在中秋节到来之前带着兔爷走进东岳庙勘察展示场地。胡鹏飞带着兔爷连续六年参加东岳庙中秋游园会,向游客推介兔爷文化。 (中国日报记者 匡林华 摄)

在北京东部通州区的一个小院,胡鹏飞正指导着几个女工为兔爷描眉画眼。每年中秋节前,这家名叫“吉兔坊”的兔爷作坊都会异常忙碌起来。兔爷是一种人身兔面的泥塑,是老北京中秋节的民俗标志之一。传说中,兔爷是月亮女神嫦娥的使者,消除了京城的一场瘟疫。民间认为兔爷是北京的保护神。

31岁的胡鹏飞是这家作坊的老板。他介绍,兔爷制作完全靠手工,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耗时大约一周。首先要精选泥料制胚,雏形初成后经过数日晾干,修饰打磨后,用白漆上底色,再画上面部五官、衣服、坐骑图案。整个工艺要求复杂,讲究拿捏的力道和绘功的精细。

旧时北京过中秋节,家中主妇要在供桌上摆上兔爷和瓜果进行祭月,祭月结束后,兔爷就给孩子当玩具。兔爷制作工艺曾经非常成熟。但上世纪50年代,民营企业进行公私合营,很多老手艺人不再制作兔爷,兔爷一度绝迹。直到上世纪80年代,民间艺人根据记忆恢复制作,才兔爷重新“活”起来了。今天,兔爷成了一种传承文化传统的工艺品。

“我刚开始做兔爷时,了解兔爷、喜欢兔爷的人非常少,市场非常难做。”为了推广兔爷,胡鹏飞带着兔爷连续六年参加北京极富盛名的东岳庙中秋游园会,向游客推介兔爷文化;还经常走进中小学开展兔爷制作手工课。“我不是北京人,但我希望自己手艺和热诚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兔爷的魅力,来传承京味文化。”

如今,吉兔坊每年都要生产1万余件兔爷,大多被礼品店采购。除了制作传统样式的兔爷,胡鹏飞还带领着自己的手艺人不断创新,开发出兔奶奶、兔宝宝,造型时尚,京味十足。

编辑: 于熙 标签: 兔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