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北地区>北京>购物淘宝
王府井的上海老店
2011-06-25 16:42:58      来源:北京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王府井的上海老店

王府井的上海老店

王府井大街是条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当初这条街“八面槽”以北至东四西大街是叫“王府大街”,中段称为“八面槽”,南段东安门大街东口至东长安街才称为“王府井大街”。1900年庚子事变后,王府井大街离东交民巷使馆区不远,一些商人瞅准这一点,打算做洋人的生意,于是在这条街上出现了经营洋货的商店。自从1928年王府井修成了京城第一条柏油马路后,大街两侧从南到北,商店、洋行鳞次栉比。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末,王府井成为老北京最具有西方文化色彩的商业街,绝对不同于“东四西单鼓楼前”等商业街,被北京人戏称“带洋味儿的王府井”。新中国成立后,王府井大街的变化更快,不少上海名店也迁京落户王府井。

我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工作在王府井大街北面的金鱼胡同里,胡同的西侧路北就是京城理发业第一家--四联理发馆,那是家上海迁京的著名理发店,迁京时由上海的华新、紫罗兰、云裳、湘铭四家理发馆联合组成“四联”;与金鱼胡同西口一街之隔是东安门大街,路北邻近把口有一座浅黄色的三层小楼,这便是与“四联”前后脚迁京的、来自上海的南味肉食卤味老店--浦五房;离“浦五房”不远,八面槽31号店面,名气更了不得--“雷蒙西服店”,也是上海迁京老店(“雷蒙”后因业务发展,迁至百货大楼北侧)。

常逛王府井的人不难发现,从南口开始,上海迁京的老店真是不少,最有名的当属中国照相馆、普兰德洗染店、蓝天服装店与前面提到的几家老字号。

王府井为什么来了这么多家上海老店呢?据说是1956年北京市各行业实现公私合营后,恢复了一批老字号,但仍满足不了首都经济与商业服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当时有些驻华使馆人员和外国客人都把高级服装送往上海、香港洗涤,于是国务院指示上海进京支援。由此上海派来沪上一大批老店、老字号优秀技术人才进京。进京后,这些老店大部分落户在王府井,也有的落户到京城其他商业街。那些上海迁京老店的老技师,克服水土不服,甚至与家人两地分居,来支援北京的建设。我住干面胡同宿舍时,邻院有一户,男女主人都是“四联”的理发师傅,手艺呱呱叫。两口子都是上海人,离不开米饭、少不了青菜,在物质匮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的供应满足不了,他们照样乐呵呵地工作。

印象中的“四联”永远座无虚席,门外老是拿号排队,年节假日更是如此,店内只有加班加点延时服务。那时,“四联”的理发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高,引领京城发型潮流。其中,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四联”首创女同志波浪式风靡了很长时间。我们胡同好几位新娘子都是“对象”半夜排队,“四联”师傅精心洗理烫发,“胡同妞儿”立马“摩登”啦。

提起“四联”,我想起张瑞芳等几位上海文艺界的老艺术家。“文革”前,她们来京常住在我们宾馆,宾馆里有理发服务,水平也相当不错,但张瑞芳等女明星却忙里抽空步行去“四联”理发、烫头,她们回来后容光焕发,对服务员讲:“到‘四联’烫发,不仅是享受,也是为看看老朋友。”“四联”的人缘可见一斑。

那时,位于王府井大街南口的中国照相馆,楼上楼下、高台阶、大玻璃橱窗,店面非常气派,店上的牌匾是“上海迁京、中国照相馆”,到上世纪七十年后期才改为“中国照相馆”的。王府井每天都是人流熙熙攘攘,南来北往的行人到了中国照相馆大玻璃橱窗前总要停下脚步,驻足浏览观赏。那大幅的人物肖像照、当红演员的艺术照、老百姓熟悉的劳模英模的人物照,拍照得太精彩啦。

当年到中国照相馆拍照也不是件易事。每天清晨,离开门还有两个小时,馆门外就排起了长队。一天的活儿,开门一小时就把票开完了,于是中国照相馆门前有一景,常挂出“今日已满”的牌子。

中国照相馆人才济济,而且不分普通百姓,还是中央领导,镜头里一样认真对待。我师傅的“全家福”在中国照相馆照的,老的少的笑得自然,人物传神,师傅视为珍宝,有人夸赞,他便神气地说:“中国照相馆,就是照得好。”我所在的宾馆常接待一些大型的会议,为会议代表照合影照,中国照相馆常派师傅登门服务。与我们也很熟了,其中姚经才师傅不仅拍摄技术好,人也十分随和。敬爱的周总理那张家喻户晓的标准像,就是他拍摄的,据说这是周总理最为满意的照片。

普兰德洗染店在北京开业初,店址设在前门外,在王府井大街有家门市部。当时北京城的十大饭店有多家,包括后来的人民大会堂、国宾馆的客人和员工的洗衣业务,客房床单、餐厅台布的清洗,都是普兰德的工人开着汽车取送。我工作的宾馆离王府井普兰德门市近,常有内宾、外宾托服务员帮忙去普兰德洗染衣服,给夹克上油,或织补一些东西,都是慕名而去、满意而归。普兰德有位特级织补技师吴兴扬,人称“织补大王”,事迹上过报纸、杂志,据说尼克松访华时,尼克松夫人十分喜爱的一条纱巾损坏,吴兴扬一展绝技织补后,尼克松夫人见到的不仅纱巾破损的地方两面看不见丝毫痕迹,而且花色也和原来一样,称得上“天衣无缝”,尼克松夫人赞不绝口。

雷蒙西服店也有不少故事,适合毛主席体态和脸型特征的著名的大领尖“毛氏中山装”,就出自雷蒙的技师之手。那时的雷蒙西服店作为一家高档西服店,一般市民很少有机会能体验,我第一次走进雷蒙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因为接到了出国任务,外交部人事部门专门开的单子,让我到担负出国人员置装任务的雷蒙店做西服。两套西装做好了,在美国工作期间,同老外有不少的合影,雷蒙的款式、做工丝毫不输国外名牌,够派!

不过我个人对吃更感兴趣,“浦五房”的南味始终吸引着我。我参加工作拿到第一份工资,就从“浦五房”排队买了酱汁肉、五香兔肉,仅花了两元多钱,那“南味”卤肉清香酥烂,色泽红亮,甜咸适口,让姥爷、姥姥这样的“老北京”都赞不绝口。“浦五房”不仅酱鸭、叉烧肉、熏鱼、酱山鸡、卤鸽十分有名,还有一款特色食品多少年我都没吃腻,名叫“香腊小肚”,价格虽便宜,但选料精、制作细,半斤左右,形似苹果,肉色红润、味甜酥嫩,切开香气扑鼻,是“浦五房”的特色。浦五房迁京后,不仅居京的南方人尝到了“家乡味”,北京人对“鲜、甜、香、酥”的“浦五房”南味也大加称赞,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就常光顾“浦五房”,成为佳话。

来源: 北京晚报 编辑:孙迟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二五”规划今年开局,自规划纲要公布以来,中国决策层紧密谋划部署: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考察调研足迹遍及20多个省份,政治局亦多次召开会议、举行集体学习研讨。>> 详细
点击排行
  李克强在安徽考察(组图)
九常委上半年考察调研20余省份 部署十二五开局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