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华北地区>北京>医疗健康
成就、挑战、转变 入世十年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011-11-01 10:54:00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入世以来(2002年至2010年),我国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692起,合计金额389.8亿美元。其中,反倾销调查510起,反补贴调查43起,保障措施106起,特保措施33起。

不仅如此,中国已连续16年(1995-20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2006-20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与此同时,部分国外产业和企业更加倚重中国市场,以不公平贸易方式抢占市场份额情况更为突出。在积极扩大进口、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同时,如何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保障发展空间是新时期公平贸易工作的新课题。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调查专员宋和平表示,随着我国制造业及工业制成品参与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大,客观上会形成贸易摩擦和产业冲突增多的局面。我国现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和首要目标国。同时,贸易摩擦不仅体现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限制措施,也将愈发突出地表现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政策、体制等宏观层面的碰撞与冲突。

除了频频出现的贸易摩擦,在加入世贸谈判过程中的一些潜在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曾经,汽车、石化、钢铁等产业被认为是资本技术密集的国家支柱产业,入世时人们担心汽车、农业等受到冲击,因此为保护这些产业而在其他领域做出了让步。现在看来情况并非如此。

不少专家指出,开放的过程,一定是有的部门受益、有的部门受到冲击,关键是如何衡量开放的成本。这既需要提高认识事物的水平,又必须想办法克服既得利益的干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在谈到入世10年来的经验和反思时表示,入世时特别看重给予了高度的甚至是过度保护的行业,现在看当时对产业竞争力的评估并不完全准确。如何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中国产业的竞争力,特别是潜在的竞争力,值得在未来的开放进程中高度重视。

中国正站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起点上,如不能准确地看到开放的压力对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所带来的益处,我们就可能丧失机遇,就可能长期陷入对落后的保护。

转变:“市场份额之争”到“核心技术之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简单的成为一个国际组织的成员,更大程度上这是一种国家战略的选择。在出口导向型的国家经济战略之下,不断扩大开放程度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巨大的动力,但同时也使中国经济对于进出口的依赖性不断增强。

在第十五届投洽会资本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就曾表示,现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事实上正是在对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旧的世界经济格局高度依赖的条件下实现的;而这种依赖,已经逐渐显现出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性。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抓住战略机遇期的关键。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回归实体经济的脚步正在加快,美国政府出台的“国家出口倡议”和欧盟出台的《贸易、增长与世界事务》新贸易政策文件均旨在振兴本国实体经济、促进产品出口和拉动国内就业,力图改变“虚实”失衡、内外失衡。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加大力度争夺制造业的全球市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李克强出访朝鲜、韩国
>> 详细

各地新闻
重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营业税起征点的幅度修改为:按期纳税的,为月营业额5000-20000元;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营业额300-500元。>> 详细
点击排行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等一批法规11月1日起施行
财政部、国税总局调整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幅度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