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华北地区>北京>医疗健康
洋品牌加快进入中国步伐 争当“外来媳妇”
2011-11-01 10:54:00      来源:羊城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洋品牌加快进入中国步伐 争当“外来媳妇”

近年来,一些还未实现国产化的小众洋品牌纷纷加快了进入中国的步伐:和吉利收购VOLVO的“做场戏”相比,华泰和萨博的结合可以用“闪婚”来形容……多个国际汽车品牌投入中国的怀抱或者在这里闹绯闻,这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在全球汽车业可以预见的未来,整个产业的希望是在中国,如果各个汽车品牌在中国都找不到机会,那它也就基本没有什么机会了。在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背后相信谁都不会甘愿去做后来者,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诸多国外汽车品牌更愿意通过在中国投产并推出新的车型。

小众品牌不甘做“剩女”

事实上,全球各大主流汽车品牌(不包括劳斯莱斯、宾利、法拉利等超豪华品牌)在中国基本都有合资和投产,今年有不少品牌传出要在国内寻求合作伙伴的信息,如萨博、菲亚特·克莱斯勒、双龙、斯巴鲁、捷豹和路虎等,这些在人们眼中都属于“小众品牌”。

但小众市场并非代表没有市场,在中国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今天,小众车型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SMART、MINI在中国市场的热销就是例子。在北京限牌后,“小众”的斯巴鲁森林人甚至超过比亚迪F3成为北京上牌第一的车型。逐个分析这些小众品牌在中国的前景也是各有不同。如菲亚特曾经在中国吃过亏,可谓吃一堑长一智,在重新与广汽合资后,菲亚特已经承诺要为中国重新设计车型,并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变得有诚意。后来者也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少走一些弯路。

国产最终为突破销售瓶颈

除了近期被媒体炒得火热的“奇瑞联手斯巴鲁国产”话题外,庞大牵手青年竞购萨博一事也是在行业里引起了强烈的关注。此外,克莱斯勒也正在积极地寻找在中国投产更多汽车的可能性,并且该公司计划2011年在中国市场售出4万辆汽车;双龙在6月份与庞大集团签署了“中国地区销售代理协议”,今年9月,双龙汽车将开始启动进口,目标是到2013年在中国销量达到3万-5万辆;捷豹路虎中国方面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国产事宜仍在按政府要求进行,目前正在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其实,无论是和国内车企合作生产新车,还是联手国内经销商建立新的销售渠道,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分享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很多外资品牌将年销量3万辆作为实施国产的市场门槛,如斯巴鲁去年在华销售了5.7万辆,增幅位居进口车市场前列,但想进一步提升销量,本地化生产是必然的选择。而像克莱斯勒和萨博这些原本销量就非常小的品牌,也是希望通过与国内企业合作来降低进入市场的门槛。

来源:羊城晚报 (记者 许方华) 编辑:孙迟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李克强出访朝鲜、韩国
>> 详细

各地新闻
重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营业税起征点的幅度修改为:按期纳税的,为月营业额5000-20000元;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营业额300-500元。>> 详细
点击排行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等一批法规11月1日起施行
财政部、国税总局调整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幅度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