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世界杯、欧锦赛,大家不敢确定荷兰队的表现,但有一事可以百分之百地确定:他们一定会闹内讧。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还没等荷兰队没动身来欧锦赛,内讧就开始了。挑头的是AC米兰新秀艾玛努埃尔森,他说主教练范马尔维克没把他招进国家队,就已经丧失了球员的信任。来到乌克兰之后,范德法特坐到了冷板凳上,感觉很是不满。像他这样的优秀球员被迫当替补,有情绪可以理解,可以内部解决,但他却把自己的牢骚公诸于众。他说:“我必须承认,我不愉快。我感觉自己比别人更出色,很明显,我非常失望。”
克洛泽在德国队也面临同样处境,坐在冷板凳上当戈麦斯的替补,但克洛泽对外的说法却和范德法特的截然不同:“我现在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我的机会。如果嫉妒戈麦斯,那是不可接受的。他状态超好,在比赛中也展示出来了。”
范德法特和克洛泽的态度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两个民族的哲学思维有很大差异,德国人信奉“纪律、效率和刻苦”,而荷兰人虽然声称“流着德意志血液”,但他们的信奉的是“公开、民主和透明”。
对此,英国足球记者大卫·维纳也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荷兰队在关键时刻总是功败垂成,病因在于他们的个人主义和反对专权的民族本性。荷兰的民主、个人主义以及对权威的深度质疑是有其历史根源的。自中世纪起,荷兰商人就形成了一种独立自主传统。”
荷兰的民族性格是复杂的。荷兰男人平均身高1米83,女子平均身高为1米70,都居世界之首。他们说,如果他们长得太矮,就会看不到海平面。荷兰四分之一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所以被称为低地国家。有种夸张的说法称:一场海啸足以摧毁这个国家。避免低地被水淹没是荷兰人祖上长期而艰苦的斗争。从荷兰人的气质中可以看到这场斗争的痕迹。他们的宽容和依靠知识管理国家的原则举世闻名,其基础就是团结协作。舍此,他们就不可能修成那令人赞叹的栏海大坝。所以,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若不同舟共济,荷兰人一定会在独来独往中溺水而亡。”
既要独立自主,又要团结协作,形成了荷兰人的特性。这在荷兰队内部的表现就是:主教练没有权威,每个球员对球队的一切都有自己的看法,然后大家要讨论,不停讨论,分歧不断出现。
1988年欧锦赛是荷兰队最团结的一次。当时主教练是前阿贾克斯主帅、1974年世界杯的功勋教练米歇尔斯,以治军严格著称。在带队去德国之前,他对球队发表训话:不停号令者走开。在他这样的传奇人物面前,球员个个都老老实实。荷兰在半决赛中战胜德国人后,队长古力特甚至送了米歇尔斯一块金表以示感激,称他是“最出色的教练”。
两年后的意大利世界杯赛,荷兰队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当时队员内部投票表决,选定克鲁伊夫当他们的主教练,荷兰足协却给他们送来了本哈克。队内乱作一团。跟队采访的荷兰电视记者基斯·扬斯马后来回忆说:“那根本就不是一支球队,每个球员感觉自己是个英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意,太多的意见,太多的山头。”
这不是荷兰足协第一次和自己的球队作对。1976年欧锦赛上,荷兰队主教练乔治·科诺贝尔和足协高官不睦,几次要求辞职,但后者却不答应。他几次三番要求,足协终于答应他在球队回国后卸任。当时荷兰两家报纸的记者从足协得到了这个消息,怕影响球队比赛而决定推后见报。但荷兰足协内部竟然有不少官员胁迫他们立刻登报,并说如果这家报纸不登,另外那家会登。结果消息见报,在荷兰队内引起轩然大波,队员无心比赛。
荷兰队的一大问题是,除米歇尔斯之外,他们找不到一个能让队员心服口服的教练。荷兰著名乐队指挥汉斯·冯克说:“球队教练应该和乐队指挥一样,做一个善良的独裁者:只有一种方式,我的方式,没有讨论的余地。你必须只听一个人的,听从一个思想,这是赢球的方式。”
黑白球员的对立和内讧,也是荷兰足球的一个痼疾。1996年欧锦赛就是明证,荷兰队爆出历史最大内讧:黑人球员抱怨待遇不公,薪酬不及白人球员,吃不到苏里南食品。在对英格兰队一役中,荷兰队获得点球,西多夫把球抱在手中,不让白人球员碰。他主罚时,德波尔等白人球员都扭头不看。结果他把球踢飞。英格兰队捡了个大便宜,以4:1痛宰20多年没胜过的荷兰队。
对于荷兰队的内讧,与克鲁伊夫同时代的荷兰国脚范亨内哈有些哭笑不得:“问题对于荷兰队来说是健康和正常的。如果我们国家队内外一片安静,那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有病。如果我们没有问题,那么我们必须要制造问题出来。我个人认为,安静对于我们更好。但每到世界杯或欧锦赛,我们必须要有问题。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是典型的荷兰队!”
2008年欧锦赛,主教练范巴斯滕组建了一支由大多数白人球员组成的球队,结果碰到了“荷兰最大的叛徒”希丁克。后者带领俄罗斯队痛击荷兰队。2010年世界杯决赛,他们输给了西班牙队,一支由“全攻全守”战术武装起来的升级版荷兰队。当球队内部稍微安静时,他们又总会输给其他荷兰因素——另外形式的内讧。
来源:新华网(记者 马邦杰 潘治)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