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再展魅力。
在今年第九届“6·18”上,项目对接、技术对接、资本对接、人才对接的热潮不断。本届展会从3天延长至5天,更把这种热潮推向了新高潮。
数据往往最具说服力:本届“6·18”,参会参观人数达29.2万人次,比去年增加6万多人次;共对接项目5188项,总投资1241.53亿元。
水到渠成。“6·18”,已成为科技创新、项目生成的重要载体,两岸合作、国际交流的重要纽带,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的强力支撑下,福建,正成为科技创新的热土、人才荟萃的乐土、项目落实的沃土。
热土:科技创新,助推跨越
“6·18”已成为我省一张靓丽的名片,吸引着更多好项目大项目、更多先进适用技术、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在福建集聚,促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8日,2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一批院士、专家将进驻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密集区,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培育创新型人才。
19日,中国技术交易所福州站揭牌。中国技术交易所带来了已进入公开交易流程的38项重大科技项目,包括“十一五”期间国家支持完成的“863”、“973”、国家科技支撑等科技成果。
20日,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筹)揭牌,福建省肝病科学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同时成立。吴孟超院士表示,将联合国内外院士专家,与福建同仁共同努力,为福建打造一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优势学科。
前8届“6·18”,累计有31000多个科技项目在我省落地转化,促进我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本届“6·18”,通过强化整体对接,一个个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学研用联盟项目签约,为这种好的趋势再次加速:
国内水平最高的卫星导航研发机构——中电科技三十所厦门分部及产业化项目,将开展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物联网、汽车电子等四大专业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成为厦门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全国领先的新材料研究机构——中船重工七二五所新材料研究院及产业化项目,落户高新区火炬(翔安)产业区,将快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实现纳米材料和靶材、高温合金材料等新材料及其制品的产业化;
三明市旭达工贸有限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5家单位“抱团”,成立交通工具纺织品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用各自的研发力量及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优势,共同研发交通工具纺织品的海绵替代品、坐椅和顶篷面料……
一样的项目,不一样的内涵,带来的是多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