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机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

2013-03-15 20:16:25 来源: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全国人大代表李川:南平机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

南平是福建的农业大市,10个县(市、区)有8个是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其中7个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南平农村与全国其它地方一样,“三农”工作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会长李川。

对于南平农村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李川说,南平滞后的科技服务体系难以适应农业科技创新的需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脱节导致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投入不足导致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扩大,而农村社会结构调整转型,农民对民主法制的期盼加强,都暴露出农村基层组织薄弱、社会管理体制滞后及社会矛盾增多等诸多问题。

据李川介绍说,1999年以来,南平市根据农业农村的迫切需要开始了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探索,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赴当地调研,提炼出以“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为内涵的农村工作新机制,并于2002年在《求是》杂志上撰文,对此创新思路给以了充分的肯定。

据李川介绍,南平机制在探索阶段,把着力点放在解决对农民科技服务的缺位上,1999年初下派第一批科技特派员225人,取得效果后,又陆续下派了科技特派员7901人次、村支书五批2346人次、流通助理303名、金融助理257名和龙头企业助理138名,帮助农民破解农产品卖难、龙头带动、金融注入、基层组织建设等问题。南平一方面以“五支队伍”为载体,各级各部门都进入支农扶农领域,一起推动农村发展;另一方面,坚持外力注入与内力生成相结合,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农村基层,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保证。

李川表示,南平机制实施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从1999年至2012年,南平市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年均增长5.3%(全省为3.8%),农民人均纯收人年均增长9.3%(全省为9.1%),增产增收的幅度连续多年处在全省前列。同时,南平市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2112个,成员总数达11.55万户,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业规模经营得到发展,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48.13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16.8%。

“南平机制”的探索实践,不仅引起了各级领导、各个方面的关注。其创新农村工作新机制的做法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大力的推行。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市、区)的1039个县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下派村支书制度在湖南、安徽、云南、四川、广西等省份推行。 (记者 胡美东)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精彩热图

长沙“比基尼餐厅”

重庆学生造“箱宅”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