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非遗”保护快马加鞭:民间和官方同步谋求突破

2013-04-24 17:44:05 来源:人民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福州“非遗”保护快马加鞭:民间和官方同步谋求突破

福州一软木画公司的展览室,里面陈列着公司的创新型软木画。据称,该公司突破了软木画  保存和运输的百年瓶颈,获得多项技术专利,在探索市场化的道路上已经迈出新的脚步。(林长生/摄)

福州“非遗”保护快马加鞭:民间和官方同步谋求突破

福州软木画第三代传人陈希炎在创作寿山石和软木画结合的作品。(林长生/摄)

本网连日报道福州“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保护面临“生死时速”,引发舆论关注福州加速对“非遗”的保护抢救工作。人民网记者发现,民间和官方都在加速探索“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包括专门培养“非遗”传承人才。

商业力量探索软木画产业的振兴,目前仍然赔本赚吆喝

福州民间工艺软木画与寿山石雕和脱胎漆器并称“榕城三绝”。其中,寿山石雕和脱胎漆器髹饰技艺都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而软木画是福州市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不知是不是因为另外两项国家级“非遗”的发扬光大的激励,软木画行业的公司也在探索,期待走出一条阳关大道。

“一把刻刀要磨两三天,年轻人来公司工作,刻刀还没磨好就跑了。”福州一家软木画公司的创办人兼总经理郑学智说,软木画的传承工作面临困境,公司的经营也不容易。

目前,福州从事软木画的普通艺人的工资2000元左右。在郑学智的二十几人的公司里,聚集了老中青的三代人在做软木画。4月18日早上,记者在他的公司采访,见到了公司仅有的两个年轻大学生中的其中一个。这个年轻的男生到公司的时间也不长,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呆多久。中午,那些有一定年纪的软木画旧从业者,在相对简陋的公司里吃着从自己家中带来的午餐。

公司的创作部经理陈希炎现年69岁,是福州软木画的第三代传人。陈希炎的师傅吴学宝目前是福州软木画唯一一个国家级传承人。外界传陈希炎的软木画作品《古龙舟》卖了58万元,他说:“没那么多,就几十万元。”至于具体是多少,他不肯透露。他的另一作品《长城》卖了9万元。他的老师吴学宝去指导别人做软木画,一天500元,他目前的工资一天一百多元。有别的地方聘请他去,开出了十几万元的年薪,他没离开。陈希炎说:“平台让我出作品,评上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我走了公司不好办,我对软木画的现状也很着急,希望尽早培养传承人。”

这是一家行业内数一数二的软木画公司,公司两年多来投资了七八百万元。总经理郑学智说至今还没有赚钱,“我以前开公司,员工的收入至少是行业中上水平,现在做了软木画,不行了。”在说到公司的困难的同时,他又表示公司突破了软木画保存和运输的百年瓶颈,获得多项技术专利,在探索市场化的道路上已经迈出新的脚步,但他们和软木画从业的老艺人之间的观念沟通也不容易。

总经理郑学智说,公司原来把软木画定位在高端市场,两年卖不到一百万元,公司亏了五六百万元。如今,他要做非常低端的市场,让每个老百姓都买得起软木画。

据记者调查了解,福州另一家店面开在南后街的软木画公司虽然也做旅游产品,基本上也是挣扎在生存线上。而市场上甚至出现以次充好、用别的廉价材料制作的低廉的“软木画”,与原来的“非遗”要求背道而驰。

福州软木画曾几次蝉联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高奖的金杯奖,软木画多次被作为外交国礼,更被选中装饰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和台湾厅。但是,这个鼎盛时期从业者达到15000人的行业,不再是福建外贸出口创汇大户了。软木画作为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已经沉寂了十几年。这几年,民间一直在探索它的“叫好又叫座”,民间艺人的作品依然有动辄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价值,但几家公司的市场化探索,依然是赔本赚吆喝,目前似乎还没有很成功的范例。

不少受访者表示,作为“非遗”项目,资金和人才依然是短板。

编辑: 邓京荆 标签: 非遗 福州 保护 民间 官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美宠物狗与男童做“双胞胎”

王诗龄“强吻”kimi林志颖显尴尬 曝俩萌娃有爱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