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现在部分专家经常为明显不正确、不公平的现象做辩解并且“死不认错”。原因就在于他们根本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因为他们已经被利益集团猎获,没有公众口碑照样可以活得非常好。但这类伪专家对公众的不负责任会导致人们连真专家也一并抛弃。于是,我们社会不但说真话的人少了,相信真话的人更少了。这样下去,我们将会走向一个没有公信力的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
眼下,许多专家学者热衷介入公共事件,对社会热点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有人说,专家学者应该具有社会良知,敢于批判,他们介入公共事件的行为值得鼓励。但也有人质疑,术业有专攻,一些专家学者介入不同领域的公共事件,意见难免偏颇。
专家学者到底应不应该积极介入公共事件?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18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2%的受访者对专家学者介入公共事件表示支持,其中16.5%的人表示“非常支持”。此次调查中,“80后”占45.3%,“70后”占35.4%。
63.4%的人认为专家学者应在专业领域发表评论
陕西省西安市某高中教师陈萧红近年来对专家的态度转变很大。她告诉记者,两三年之前,专家学者在媒体上对社会事件的评论对她影响很大,有时碰到新的社会问题,她还会主动去搜寻相关的专家观点。然而现在,专家在她的眼中已经变成了“专门骗人家”,对于许多专家的观点,她不但不信,有时连听也懒得听。
“这年头,部分专家都成了职业的‘辟谣家’。他们越是出来辟谣,老百姓就越不相信他们,结果只会是‘越辟越谣’。”陈萧红说。
调查显示,56.7%的人表示现在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不受专家影响,其中29.6%的人表示自己会直接排斥专家观点。
对于部分专家及其观点,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王辉(化名)一直坚持“三不”原则——不听、不信、不照办,“现在有些所谓专家实在太离谱儿,评论国际政治的节目中能看到他,讨论社会热点问题的节目中也能看到他,解决家庭纠纷的节目中还能看到他。仔细听听就会发现,他们在这些节目中的言论多是一个调调,假话、大话、空话不断,缺少专业实质内容。”
社会学者艾君告诉记者,近年来许多所谓专家学者不计个人专业知识背景,对各种热点问题胡说、乱说的现象的确存在。究其原因在于,目前整个社会有强烈的“唯帽子论”倾向。他举例,现在许多媒体邀请学者做评论,看重的只是学者的“帽子”有多大,是不是知名教授、研究员。对于所邀请的学者在相关领域是否有知识积累,却很少过问。
“有些学者涉猎的领域的确比较广,但是大部分学者之所以被冠以专家的称号,就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研究深入,观点深刻。但是,如果超出了他们的专业领域,特别是进入一些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的新领域,他们的观点就会丧失一定的科学性与权威性。”艾君说。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也表示,术业有专攻,专家对于自己所评论的问题,就算没有专门研究,也应该相当熟悉,不能毫无知识背景地随便乱说。
调查中,63.4%的人认为,专家学者应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对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