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省市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17%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CPI出现比较明显的上涨。伴随着物价上涨,社会各界对于工资变化关注也越来越多。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要达到7%以上,与经济发展同步。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日前也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努力实现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职工工资增长15%,5年实现职工工资增长翻番。
今年年初,全国各地掀起“加薪潮”,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广、力度大。在江苏率先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后,上海、山西、重庆、浙江等省市也纷纷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据悉,目前,已经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十多个省市,平均上调17%左右。新一轮“加薪潮”引发学界对加薪推高CPI的担忧,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专家认为对抗通货膨胀不能简单加工资,调高最低工资标准是收入分配调整的一部分,需要配合各种手段,才能达到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的效果。
1.工资增长本身不应该成为“目标”
从3月1日起,广东企业平均工资提高18.6%,其中广州的最低工资标准增至1300元。据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北京的月基本工资已由原来的960元调整到1160元,上海由原来的1120元调整到1300元,浙江由原来的1100元调整到1310元,天津由原来的920元调整到1160元,江苏由原来的960元调整到1140元。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兆洲说,从去年开始,我国物价一路走高,今年又大幅攀升,一季度达到了5.4%,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人民币购买力贬值;意味着一年期存款收益为负数;意味着工资收入增长如果不能超过5.4%,百姓的实际购买力在减少,生活水平在下降。目前,各级政府都纷纷出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政策以及决定采取提高工资的措施,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