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水平进入国际领先行列。何书远摄
C4ISR技术创新团队技术人员对自主研制的指挥信息系统进行测试。 何书远摄
攀越高峰
——国防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纪实
8月初,天津滨海新区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
一间近千平方米的工作室内,由140个机柜组成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整齐地排列成13行,犹如列队受阅的方队,气势如虹。
在2010年11月发布的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上,“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速度每秒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每秒2566万亿次的优越性能,首次位居世界第一。
“天河一号”的诞生地,则是坐落在省会长沙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科技高峰
超级计算机历来被视为高技术的战略制高点。
在世界信息技术领域,西方发达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美国长期独步天下。
改革开放前,我国由于没有高性能的计算机,勘探的石油矿藏数据和资料不得不用飞机送到国外去分析,不仅费用昂贵,而且受制于人。
“巨型计算机的发展规律是每10年性能提高1000倍,2000年的国际先进水平是1万亿次。我们当时感到,要占领制高点,必须尽快开始研制千万亿次计算机。”国防科大校长、“天河一号”总设计师杨学军回忆说。
2006年,在国际超级计算机速度达到百万亿次、国产超级计算机尚未突破十万亿次之时,该校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就吹响了攻克千万亿次的集结号。
他们针对高性能计算发展的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和新兴交叉技术等方面开展预先研究,相继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掌握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为研制更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奠定了技术基础。
3年后,“天河一号”以全球第5的性能速度惊艳亮相。仅仅过了一年,升级后的“天河一号”摘取了超级计算机领域的桂冠,取得了光耀祖国、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
战略眼光为发展赢得了先机,使中国人的旗帜飘扬在世界科技高峰。
20世纪90年代,对于大口径、高精度、复杂面形的光学零件,我国没有制造能力,许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受困于此。
针对这种情况,该校精密工程创新团队在李圣怡教授、戴一帆教授的带领下展开攻关。
要干,就瞄准世界一流。他们没有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跳过一、二代光学零件的制造加工技术,直接瞄准基于可控柔体制造的第三代光学加工方法。
10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使我国的光学零件加工不再受制于人,而且开拓了现代光学制造技术的新方向。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若干关键设备、麒麟操作系统、中低速磁浮列车、“飞腾”CPU/DSP……“十一五”期间,该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800多项,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