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篓
湘西蜡染。
竹编工艺品。
“湘西是背篓的世界,也是背篓背出来的世界”,自古以来就有“篓不离背”的民谚。一只小背篓,是一道风景、一种文化,蕴含着千百年来生活的机巧和智慧。
凤凰古城回龙阁。在各种卖民族服饰和特产的街上,胡廷贤的店铺显得很特别,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手工竹器,背篓、斗笠、竹编花瓶……甚至连墙上的字画也是竹编制品。胡廷贤坐在自家店门口,专心地编着小茶壶。提起自己去年旅博会上的获奖作品,胡廷贤说:“这东西别人花8000块买,我都不卖。好作品要留着。”
中国竹艺历史悠久,历经汉唐积淀,发展到明清时,已经很是兴盛,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竹子与玉一样,是历代文人骚客钟爱之物。早在一千多年前,《诗经》中就有“瞻彼其奥,绿竹猗猗”之句。
最传统的竹编自然是背篓、簸箕、椅子等民间常用的家具和生活用品,随着竹器成为一种旅游商品,艺术化和现代化成了赋予竹器制品的新定义。因此,编了30多年竹编的胡廷贤也在不断的创新中转型。永顺县万坪镇杉木乡是闻名遐迩的竹艺之乡,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胡廷贤是地地道的杉木乡团结村农民,在16岁时拜师学艺,如今已有七八十个徒弟。
几个月前,胡廷贤将自己的竹艺店从芙蓉镇搬到了凤凰古城,成了古城中非常独特的一家店铺。与传统竹器的粗犷不同,胡廷贤的手艺非常精细化。纤细的茶壶,小巧的茶杯,雅致的书法,都出自他那灵巧的双手,编条薄如纸片,细若青丝。胡廷贤告诉记者,“我做的竹篮是可以打水的。”因为编条可以剥到足够纤细,编得足够紧实,再涂上防腐化的桐油,竹篮也能打水。
数十道工序成竹丝
竹编技艺完全是个手艺活,需要十分的细心和耐心。因此,即便徒弟的人数已经有七八十人,但真正能出师的还不到一半。店堂中一张竹编茶桌被他称为创新作品,虎头做桌脚,每个脚上还附带四个蛋形工艺,立体与平面相结合,难度不小。据说这个作品花了他两个月的时间。
除了编织这个复杂、夹杂着手艺和创意的流程,前期准备工作也是非常复杂,你想知道他店铺里飘荡着的竹丝是怎么来的吗?这可是经过了数十道工序。
首先是取材,那就是砍伐竹子。湘西山区的湿度大,适合竹子生长,竹编工艺自然也是就地取材。胡廷贤选取的竹子品种有近20种,如金竹、水竹、楠竹、磁竹等,不同的竹器选取不同的竹子。胡廷贤会在冬天,一年最冷的时候上山砍竹。他说,“冬天竹子没虫,且养分少,这样不易腐化。而春天竹子因为需要生长,水分多。”采伐之后将竹子放到通风处晾一星期左右,让竹子的水分和营养流失,此时竹子的颜色就会变成金黄色。
除了需要金黄色的竹丝,还需要其他颜色的话,就根据需要给竹子煮色。先将竹子皮刮掉,将竹子劈开,再用刀片拉丝,由于用手很难保证竹丝的粗细一致,需要自己控制宽度,反复匀和刮,最后煮,而且拉丝和煮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最后做成丝篾和扁篾,最好的效果是如同发丝般细的丝篾,薄如纸片的扁篾,透明通亮。竹器的颜色都是用天然材料配成的秘方煮成,如果要染成黑色,那么需要多种黑色的植物去煮,颜色煮出来后就可以进行编织的工序了。
两百斤竹子出二两竹片
胡廷贤介绍,编织的方法有很多种:十字编、侧花边、错位编、镂空编等,根据竹篾的多少还可分为两针编和三针编等。简单的竹器一天就能完成,复杂的则需要一两个月。
竹编《兰亭序》难度不小,龙飞凤舞的字体,还要编成一模一样,胡廷贤当时也编了1个多月,如今依然摆在店铺进门可见的地方。他介绍,编织字画首先根据字画的样式排好版,并将其固定,然后将竹子在版上面进行编织,一般编织字画的竹子需要薄到透明才能进行编织。胡廷贤介绍,“编织字画,有竹节的竹片不能用,竹片太短了也不能用,因此对竹子非常挑,往往两百斤的竹子只能得到二两竹片,成本很高。”竹编字画主要用到黑白两色的竹片,编织时按照版式先将空白的地方编好,遇到有字画的地方则先空出,最后再将黑色竹片挑出,便完成了一幅字画。
[特产推荐]
苗族银饰 “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苗族人一生与银结缘。苗族银饰艺术萌芽于巫傩图腾活动之中。苗族先民相信,一切锋利之物皆能驱邪,银饰是驱邪之上品,还可以消灾祛病。苗族银饰以大以重为美。苗族银饰品种多样,有头饰、熊颈饰、首饰、衣饰等,其精美的设计,精巧的做工具有浓郁的苗族文化特色,是苗家文化的代表之一。
湘西蜡染 在凤凰古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到蜡染印花面、门帘、衣服、枕头桌布等,蜡染已经成为湘西日常生活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凤凰蜡染原始古朴,分为土家族蜡染印花布和苗族蜡染土布两大流派,前者风格名丽活泼,突出的工艺特点为热色,后者素雅清新,以冷色为主,虽然两者特点不同,但共同的特点是纯朴典雅,立意简略清晰,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土家织锦 土家语称西兰卡普,又因多用作被面称打花铺盖,产于龙山、花垣、吉首等县市。土家织锦通经断纬,由反面挑织而成,花纹呈凸起粒状,质感强烈,粗犷浑厚,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形式优美,美观整齐,结实耐用,式样约达120余种。土家织锦纯手工制作,制作工艺复杂,是土家族文化的精粹。
凤凰姜糖 凤凰传统的独家特产,起源于清乾隆年间,迄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姜糖柔韧透明,味道甜中带辣,但它不似糖果那样甜得发腻,也不会像姜那样辣得透不过气,微甜和恰到好处的辣令人回味无穷。姜糖有驱寒散热,润肺暖胃,化痰止咳之功效。
来源:红网 编辑:周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