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训蓝一家在开福区开福寺路社区已经卖了10年香蕉了,他没有想到,作为外地人,自家也能在社区举办的“十大文明家庭”评选被评为“和谐孝顺”型家庭;而租住在天心区涂新社区的宁乡人游志宏也没有想到,一直未找到工作的他,通过社区帮助,最终在公益性岗位上实现了就业……
以前,游志宏和徐训蓝被称为“流动人口”;如今,他们都是长沙的“新居民”。据统计,如今长沙已有近200万“新居民”,如何让他们拥有城市归属感并平等享受市民待遇?近5年来,长沙推出一项项创新举措,让流动人口管理、矛盾调处等传统社会管理的难事变成了易事,为和谐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沙社会管理创新获肯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2007年,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讨论通过《中共长沙市委推进和谐长沙建设2007—2010年工作纲要》,明确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管理职能,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进入2010年,长沙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步伐明显加快:2010年11月,长沙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试点城市;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省政法工作会议、7月召开的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会议,长沙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以及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3月16日,市委召开动员大会,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专题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提出,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出具有时代特征和长沙特色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将长沙建设成为全国社会管理示范城市;在7月召开的第三届“法治政府·南岳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对长沙在社会管理法治化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
51个项目推进社会管理
在近五年来的实践中,市委、市政府实行“综合性试点、项目化管理”,对照人民群众需求,结合长沙具体实际,把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工作重点转化为51个社会管理创新项目,以具体项目的一个个落实,实现了社会管理一步一步推进。市委、市政府坚持先谋势、后谋事,在项目的具体谋划实施过程中,陈润儿带队调研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确定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审定项目、调度落实,促进了重点项目的落实和落地。
从推进社会管理最薄弱的环节着力,长沙突出了“四治”工作重点:抓好社会公共安全项目重点“治安”;抓好流动人口服务项目重点“治差”;抓好城市交通秩序项目重点“治堵”;抓好民生权益保障项目重点“治难”——长沙率先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健全租赁房、经适房、棚改房、安置房、限价房和农村危改房相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有效改善。从2007年到2010年,全市解决保障性住房20万套;为了切实解决住房难,“十二五”期间,长沙还将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新建廉租房2万套、公共租赁住房15万套,改造棚户区330万平方米……随着这些项目的相继实施和落实,城市新就业大学生、企业职工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将得到明显改善。
另外,长沙从2010年开始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以及“一证通”制度,逐渐把“自由人”变为了“社区人”,全市近200万流动人口在所属街道、社区的流动人口服务站(中心)的管理下,享有了技能培训、就业就医、子女入学、计划生育等“市民待遇”。
志愿者服务超过120万人次
近5年来,长沙坚持社会管理社会抓、社会服务社会化,构建了政府组织、社会组织与自治组织共同治理的工作格局,社会管理触角得到延伸,社会管理资源得以整合:
全市组建了200多支共6000余人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志愿者队伍,志愿者服务超过120万人次;发动了15000名出租车司机加入到治安联防行列,开展了看门守栋、邻里守望、联户守助等治安联防活动,创造了“五老维稳协会”、“业主义务巡防”等好做法。开福区社会矛盾调解中心推行“一站式办理、一体化调处、一揽子解决”,做到简单问题当场解决,复杂问题联合调处。该区新河街道开福寺路社区全面落实治安源头管理措施,成为全省列入联合国“青年农民工融入社区”的唯一试点社区。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