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便利位置、随买随走的便捷方式、打“熟人牌”、延时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小便利超市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大大小小的新老社区里,得以生根、开花、结果。
便利超市,遍地开花
在“百度地图”上,以长沙市芙蓉广场为中心,方圆1公里内,可找到20家千惠超市、16家兴盛超市、10家锦和超市。
社区便利超市,如星火燎原般占领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走进长沙市营盘街社区的锦和便利超市,红底白字的招牌给人喜气与亲近感。店内4排货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以食品和生活用品居多。
6月4日18时左右,下班高峰期,不到50平方米的店面,5分钟内便有30多人来光顾。顾客多是家庭主妇,前来购买油盐酱醋;年轻的小情侣,进来买瓶饮料;小伙子买包槟榔就走。生意看起来很是红火。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长沙社区便利超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兴盛”、“锦和”这样的松散式联盟,另一种是“千惠”、“珊珊”等直营店模式。
“兴盛”和“锦和”松散式联盟,一般为收编的原来单打独斗的便利店。这些店子只需付几万元的加盟费,便可终身使用其招牌、统一的店面形象及进货渠道,商品种类则由加盟店自主决定,这类社区便利超市目前在长沙数量最多,约有三四百家左右。据调查,兴盛便利超市2006年正式进驻长沙,从湖南起步,不到6年时间,在全国已有加盟店达上千家。
而作为最早在长沙24小时营业的“千惠”,扎根长沙已有15年,开设的为直营店,由总公司统一配货,门店达160多家。
因地制宜,灵活机动
灵活机动,因地制宜,是社区便利超市的生存策略。
记者调查发现,便利超市在居民区的营业时间,大多是6时30分至24时;酒店消夜商圈的便利超市营业时间,则为8时至次日4时,有的甚至是24小时营业。延长的营业时间,显然为便利超市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兴盛”和“锦和”的加盟店拥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可因地制宜,根据周围居民的需要调整进货品种。根据新老社区的不同,便利超市表现出不同的经营风格。
在老社区,居民大多年长,生活习惯根深蒂固。在老社区的便利超市都备有一些老牌子用品,如“友谊”雪花膏、“蜂花”洗发水等。营业员也多是生活经验丰富的中年女性,能为顾客挑选商品提供良好的建议,容易取得顾客的信任和好感。而在新社区,年轻人较多,他们追寻时尚新品牌和方便速食。
灵活机动的营业时间和因地制宜的进货原则,确实为便利超市争取了更多的生存发展空间;社区便利超市的消费群体多是街坊邻居,因此打“熟人牌”也很奏效。
立足社区,拓展服务
面对店大货齐的大中型超市的强力挤压,社区便利超市凭其无法抗衡的便利性,在自身辐射范围内,生存得有滋有味。
“社区便利超市的成功,就是立足社区,盯住大超市的空当做文章。”湘潭大学商学院刘洪伟教授说,“社区超市的优势在于便民:一是选址接近广大居民,二是营业时间随居民生活习惯走,三是服务贴近居民需求。”
大型超市多在3000平方米以上,占地面积大,只在繁华地带,无法覆盖小街小巷;而小超市深耕社区,几十平方米便可,开到了居民家门口,正好弥补了大超市的空隙。
除了在选址上“见缝插针”外,在营业时间上便利超市也要着力为大超市“拾遗补漏”。大型超市一般在晚上10时以后就关门了,社区便利超市便可以填补当天晚上10时后至第二天早晨8时30分左右的这段时间空白。
贴近市民服务,也是社区超市的制胜法宝。大超市一般只有大宗货物才为顾客送货上门,而小超市可根据顾客的具体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送货上门服务。
“长沙社区便利超市在服务功能拓展上还大有文章可做。”湘潭大学商学院金融系主任谭燕芝教授认为,新型社区便利超市,不应局限于销售日常生活必需品,还应拥有代收、代售、结算等服务功能,使其真正成为“都市人的便利生活驿站”。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通讯员 陈妙琼 本报记者 周月桂 编辑:文新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