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页|时政|经济|市州|商务|投资|外企|名企|旅游|酒店|美食|风情|访谈|专题|图片|进入英文版
Home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City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ies Travel Hotels Food Tradition Specials Photo
湖南双语网> 湖南新闻

2亿资本撬动15亿产业长沙欲打造“华西村”

2012-12-05 15:33:36 来源:红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国在线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消息 据红网报道“只要群众一条心,将来比过华西村。”在长沙县的果园镇双河村,40多岁的村民张海军当着记者,满脸赤红地喊。在双河村村民心中,“华西村”就是一个近在眼前的“饼”。

湖南省内第一个由民营资本主导的城乡一体化项目落户双河村,为这里的村民描绘出一个用2亿现金成就15亿产业的前景。按照规划,两年后,前景将变成现实。

模式:置换万亩土地建设生态小镇

记者来到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呈现在眼前的更像一个偌大的建设基地。两年前,村里走出去的企业家“辉伢子”柳中辉回到家乡,用民营资本推进以双河村为主体的湖南浔龙河生态小镇项目。据悉,这是湖南省的第一次尝试。

“基本模式是把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进行出让、流转或置换,以土地资源支持项目建设,并通过项目建设实现增收。”湖南浔龙河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集团董事长柳中辉介绍。“全村共502户,耕地、林地、宅地包括水塘在内,总共一万多亩土地。住宅方面,按照对村民房屋拆迁补偿的标准进行补偿。”“拆迁补偿45万左右,20万买房,15万装修,还余下10万。”村民张配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对于置换出来的万亩耕地,柳中辉表示,将主要用于“蔬菜种植基地”、“苗木种植”、“生态旅游产业开发”、“乡村地产”等项目开发,“在旅游开发项目和商业街区项目上,都会为村民留有集体所有区域,以保证将来生活成本提升所需。”在柳中辉的口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周全的双赢“图景”。“以上项目及产业作为一期项目,都将在2014年完成,总投资超过15亿。”

途径:政府资金下的蛋

在民营资本主导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有趣的是,政府的身影时时出现。柳中辉毫不避讳地表示,自己的项目是政府几个部门的示范点。记者注意到,在柳中辉的账本中,15个亿项目的实现,并非都由公司来投资。目前公司仅投入2亿元资金,主要用于乡村地产的开发、农村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绿色农产品基地及农产品深加工方面的投入,其他投入则都通过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得到了资金。“政策支持,指的是广义的支持,包括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各个部门,对于民营资本这一自下而上的运作模式而言,他们显得尤为重要。”

柳中辉介绍说,除了拆迁费、住房安置费外,城市公共服务引入方面,也来自于政府的支持。“此外,在投资2亿的乡镇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中,金井河的整治已被纳入水利部‘农村中小河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中;村里超过20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被纳入湖南‘菜篮子’工程……”柳中辉表示,在15亿一期投资中,利用政府推进乡镇建设直接实现的投入达8亿元。

“此外,将由企业直接融资和银行贷款支撑运作,我们的项目已经被纳为全国建行贷款新增科目——‘城乡合’贷款试点,贷款金额达4.5亿。”柳中辉透露,到目前,所有的项目资金已经全部到位。

[思考]

需要面对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民营项目具有盈利的本质,在市场化方面比政府项目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城乡一体化是一项资金量庞大,投入周期长的项目,一旦资金链发生断裂,之前的投入将前功尽弃,其风险性值得考量。”湖南省社科院产业与企业研究所所长史永铭分析。

记者了解到,加上2014年启动的二期项目,浔龙河项目总投入预计超过51亿,而预计完工工期最早将至2021年。“旅游开发、乡村地产、农业基地的配套建设项目,是未来长沙周边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向,如何保证在发展中保持差异性和不可复制性,也是必须考虑的。”史永铭说。

记者吕琳瑗

编辑:张少虎 标签: 长沙 “华西村”
首页|国际|中国|财经|评论|博览|军事|体育|图片|娱乐|时尚|明星|情感|论坛|博客
关于我们|About us|服务条款|新闻热线|广告服务|诚聘英才|建议意见|客服中心|网站导航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081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法律顾问:湖南邵文律师事务所 首席律师 刘邵武 电话:0731-85515938
Copyright © 1998 - 2011 China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日报网(北京英信联信息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10-848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