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页|时政|经济|市州|商务|投资|外企|名企|旅游|酒店|美食|风情|访谈|专题|图片|进入英文版
Home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City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ies Travel Hotels Food Tradition Specials Photo
湖南双语网> 湖南新闻

北漂男月嫂等待上岗妻子起初称其是“神经病”

2012-12-05 15:45:12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国在线

北漂男月嫂等待上岗妻子起初称其是“神经病”
 
11月28日,北京地铁2号线,32岁的黎俊宁在等地铁。今年11月,他拿到月嫂资格证,但至今无人请他当月嫂。图/记者杨抒怀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消息 据红网报道 漂泊,蜗居,赚钱,养家,3年内把妻子接到北京……剥去“北京首个男月嫂”的浮华标签,黎俊宁只是千千万万为生活、为家人、为梦想打拼的面孔中的一个。

11月29日晚,黎俊宁失眠了。

室友通知他要交房租,加上水电暖气等,一共800多元。黎俊宁算了算,他来北京带了8000多元,现在只剩5000元。这一年多来,他四处漂泊已花掉一万多元,时间成本无法计算。

更糟糕的是,他拿到月嫂资格证快20天了,现在还没人请他当月嫂。

人们会接受一个陌生男人去伺候产妇月子吗?他期待有人能迈过那道“道德羁绊”。

现在,他蜗居着,以听歌排遣郁闷。这名来自湖南湘阴的青年,正在焦虑地等待上岗。

“我想赚钱我要养活家儿老小”

11月30日,北京刮起了大风,正在等公交的黎俊宁冷得缩起了脖子。这时手机响了,一家眼镜公司称在网上看到黎俊宁的简历,希望他去面试。

黎俊宁没多想,直接说:“谢谢了,有事再联系。”

他已拒绝过多次这样的邀请。他的想法很简单:他要赚钱,而这样的工作赚不了什么钱,尤其在北京。

来北京之前,他有着不错的工作。

高中毕业后,黎俊宁参军,复员后他被安排进湘阴一所技校从事行政工作,工资由财政开支,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

2006年,他有了第一个小孩,工资还能维持。第二个小孩出生后,他手头变得格外拮据。

“每月奶粉钱都要1000多元,还有各种生活开支。”黎俊宁说。

今年过完年,他觉得不能在“铁饭碗”这棵树上吊死,他决定出去闯闯。

黎俊宁首先去了南京。他觉得眼镜行业利润高,就先上了一所培训学校当验光师。他想着,回湘阴开家眼镜店肯定赚钱。

拿到验光师资格证后,黎俊宁只在湘阴待了两天,一位在四川开公司的朋友打电话来请他去工作。

黎俊宁在朋友的公司干了几个月,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工资不算低,但他还是辞掉了,因为他觉得,未来一段时间内工资没有上升的空间。

他要去北京闯闯。

今年10月,黎俊宁告别妻子和孩子,孤身一人到了北京。

下车那一刻,黎俊宁回想起2009年8月初次来北京的场景,他在日记中说:“我至今还记得在长城上,面对着毛主席写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刻,我的激动和兴奋被一下子点燃,不顾自己的疲惫,不顾周围来自地球上各处的友人,踩着青砖,面朝青峦,我放声长吼。”

很快,激情和新鲜感被现实的冷水泼灭,黎俊宁首先要找工作养活自己。北京太大,他说他方位感不好,怕走丢,就没有出去找工作,而是窝在出租屋上网投简历。

他不记得投了多少份简历,后来陆陆续续也有了回应,但他一场面试都没参加过,理由是:钱太少。

“有做销售的可以提供一千多元底薪,但能干吗?自己都吃不饱。”他说。

黎俊宁不掩饰对钱的渴望,他在日记里写道:“对于一个男人,人生最失败的可能是没钱,但现实不容自己去逃避,既不是富二代又没有好门路,想变成有钱人,目前只能是梦想吧。而最现实一点,我得先养活自己养活家里老小,然后再做事业的打算。”

去南京之前,他曾打算骑山地车去青海湖,甚至约好了湘阴一个骑行队,但这个梦想最终没实现。11月29日,黎俊宁在接受一位年轻女记者采访时说出了理由:“我要是你这个年纪,什么都敢干,但我耽误不起啊。”

编辑:张少虎 标签: 北漂 男月嫂
首页|国际|中国|财经|评论|博览|军事|体育|图片|娱乐|时尚|明星|情感|论坛|博客
关于我们|About us|服务条款|新闻热线|广告服务|诚聘英才|建议意见|客服中心|网站导航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081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法律顾问:湖南邵文律师事务所 首席律师 刘邵武 电话:0731-85515938
Copyright © 1998 - 2011 China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日报网(北京英信联信息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10-848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