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页|时政|经济|市州|商务|投资|外企|名企|旅游|酒店|美食|风情|访谈|专题|图片|进入英文版
Home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City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ies Travel Hotels Food Tradition Specials Photo
湖南双语网> 今日要闻> 国内要闻

“最孝农民工”谭学军背着71岁老母亲去打工

2012-12-19 14:32:20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国在线

新华网宜昌12月19日电(记者刘紫凌、李思远)宜昌的冬天,很冷。一个塔吊林立、搅拌机轰鸣的建筑工地,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大楼背后的工棚里,一个老人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脚手架上的儿子下班。

老人名叫兰秀远,今年71岁,是湖北宜昌市秭归县梅家河乡三掌坪村的农民,在一次事故中受伤,瘫痪20多年了。老人的儿子叫谭学军,42岁,在建筑工地打工。

从2010年初开始,谭学军便带着母亲进城打工。3年来,谭学军背着母亲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辗转在8个工地打过工。在他的悉心照顾下,母亲的身体状况良好。

“1985年8月初6,母亲上房打谷子时从梯子上摔下,从此下半身瘫痪。”说起母亲受伤的经过,谭学军一脸愧疚。谭学军自幼父母离异,母亲独自一人撑起整个家,摸早贪黑,辛辛苦苦拉扯谭学军和弟弟成人。

前几年,三十多岁的弟弟做了上门女婿,不方便照顾母亲。自己的妻子也离家而去,儿子上学,需要用钱。

谭学军面临抉择:不去打工,没钱供儿子上学;出去打工,母亲谁来照顾?思量再三后,谭学军背起母亲,进城打工。为随时方便照顾,他带着母亲居住在工棚里。

每天早上6点,谭学军就起床,清洗衣物、准备早餐等。怕影响母亲睡觉,他总是不开灯,经常碰得一头包。上班前,谭学军会把包子、稀饭,放在母亲够得着的地方。

繁重的工作后,谭学军的时间都花在母亲身上,喂饭、擦洗,陪母亲聊天,有时还为了母亲喜欢的口味去十几公里外的市场买菜。“他总想让我过得好些,生怕我哪里不舒服。”兰秀远说。

每月2500多元的工钱,母子俩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有好吃的谭学军总是留给母亲。因为母子俩总是推让,一串好好的香蕉,常会留到发黑却谁也不舍得吃……

共事多年的工友吴锡松说,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谭学军对母亲细心体贴,工友们看在眼里,打心眼里佩服。

“没有别的想法,只要母亲不害病,在我身边快快乐乐的;儿子好好学习,健健康康地长大,我就满足了。”谭学军说。

谭学军的事传开后,很多人为之感动,纷纷称赞他为“最孝农民工”“真孝子”。为了方便谭学军照顾母亲,谭学军所在的建筑公司将他从远郊调到城区工地。这几天,谭学军背着母亲住进了公司安排的新宿舍——两间10平方米的板房,屋子里装着空调,他和母亲可以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了。

编辑:张少虎 标签: 最孝农民工
首页|国际|中国|财经|评论|博览|军事|体育|图片|娱乐|时尚|明星|情感|论坛|博客
关于我们|About us|服务条款|新闻热线|广告服务|诚聘英才|建议意见|客服中心|网站导航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081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法律顾问:湖南邵文律师事务所 首席律师 刘邵武 电话:0731-85515938
Copyright © 1998 - 2011 China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日报网(北京英信联信息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10-848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