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页|时政|经济|市州|商务|投资|外企|名企|旅游|酒店|美食|风情|访谈|专题|图片|进入英文版
Home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City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ies Travel Hotels Food Tradition Specials Photo
湖南双语网> 推荐> 聚焦湖南

徐守盛会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2013-04-17 16:15:48 来源:湖南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国在线

据湖南日报报道 4月16日下午,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在长沙会见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一行。

莫言此行专程来湘参加“2013·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大型电视晚会活动。

“您圆了中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梦!”徐守盛对莫言一行表示欢迎。他说,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近年来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着力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得到了文化界广大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还需要大家一如既往出谋划策。“书香中国”活动的开展,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湖南自2009年开始,已连续举办四届“三湘读书月”活动,希望以举办这次“书香中国”活动为契机,在全省进一步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让广大干部群众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莫言说,在近现代文学史上,湖南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令人受益良多,勤于学习、敢于担当的湖南人民值得钦佩。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书香中国”活动的深入开展,提升全民素养,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邬书林,著名小说家、矛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震云、省领导许又声、易炼红参加会见。

“我对湖南的最初印象从文学中来”

——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

“湖南人对读书的痴迷劲,在很多历史名人身上可以找到印证。相信这样的传统不会断,会像看不见的潜流一样在民间传承。”

体形微胖,嗓音洪亮,标准的“莫式”笑容淳朴而真诚。这便是记者眼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

4月16日,记者借莫言来湘参加“2013·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大型电视晚会活动之机,对其进行了专访。

“我对湖南的最初印象从文学中来。”莫言说,上世纪80年代他第一次来湖南,没来湖南之前,他是通过文学作品对湖南的描述,在大脑中虚构出了一个湖南。

来了湖南以后,莫言才发现真正的湖南和他的想象有差别。但他也发现,“湖南人爱吃辣椒,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信、敢于担当的勇气,跟文学作品里面描述的很吻合。”

16日上午,莫言参观了岳麓书院,岳麓书院里挂着的“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对联让他印象深刻。“敢说这种话就是湖南人的性格,就是一种胸怀和担当。”他笑着说。

莫言的作品曾与湖南结缘。早在1993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就曾出版过他的作品《酒国》,而他对湖南的作家也如数家珍——

“湖南出了许多文学大师。沈从文、丁玲、周立波都是我当年学习写作时的样板。他们的书我们都读了很多遍,启发很大”;

“韩少功、何立伟、蔡测海、何顿、残雪等当代湖南作家也非常出色。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在湖南的生活,与楚文化一脉相承,让我受益很大。这样一批作家将来一定会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

对于文学工作者,莫言送上了他的寄语:“作家的工作很庄严,只要好好写作,就会取得成绩。”

去年11月,湖南举办第四届“三湘读书月”活动,莫言就告诉湖南读者:“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在我们最艰难的岁月里,都是书陪伴我们走过。”此次来湘参加全民阅读大型电视晚会,莫言认为,晚会在湖南举办,与湖南人爱读书的传统分不开。

他郑重地对记者说:“湖南人对读书的痴迷劲,在很多历史名人身上可以找到印证。相信这样的传统不会断,会像看不见的潜流一样在民间传承。”(记者 夏似飞 田甜)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徐守盛会见莫言
首页|国际|中国|财经|评论|博览|军事|体育|图片|娱乐|时尚|明星|情感|论坛|博客
关于我们|About us|服务条款|新闻热线|广告服务|诚聘英才|建议意见|客服中心|网站导航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081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法律顾问:湖南邵文律师事务所 首席律师 刘邵武 电话:0731-85515938
Copyright © 1998 - 2011 China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日报网(北京英信联信息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10-848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