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页|时政|经济|市州|商务|投资|外企|名企|旅游|酒店|美食|风情|访谈|专题|图片|进入英文版
Home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City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ies Travel Hotels Food Tradition Specials Photo
湖南双语网> 湖南新闻

旱情严重受伤挑不动水 63岁老人痛哭一场

2013-07-25 15:43:06 来源:红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国在线

旱情严重受伤挑不动水 63岁老人痛哭一场
 
7月24日,衡阳县长安乡,部分稻田缺水严重。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李坤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消息 据红网7月25日报道 (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覃剑)7月24日上午10点多,衡阳县西渡镇海垅村,63岁的骆元花坐在堂屋的一角,耷拉着头,有些沮丧。
最近一段时间,湖南共12个市州的87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旱,衡阳、邵阳的部分地区更是出现了重度干旱。
骆元花的3亩稻田就旱情严重,尚未抽穗的稻子几近全枯。老人坐不住,连续7天挑水浇稻。但是老人的肩磨破了,腰扭伤了,稻田依旧龟裂,叶尖依旧干黄。老人再也不忍去田垄上瞅上一眼。
昔日的沃土,今日的“白坼”
海垅村位于西渡镇东部,处衡邵高速旁,距离衡阳县县城仅十多公里。
村里的老人说,这里曾以土壤松厚肥沃而得名:传说曾有人将9米长的棍子轻松插入地里,土层也深得像海一样。从此,这里被叫做“海垅”。
7月24日,这里是另外一番景象:地里的稻子绿得有些发黑,叶尖泛黄,一捏即碎。扒开稻子,地面呈白色,龟裂出一条条宽四五厘米的缝。“没得救了,都开白坼了。”见到记者到来,几位老人围了上来。他们将稻田变白开裂叫做“开白坼”,这个季节正是单季稻抽穗灌浆的时候,“大部分地方都开白坼了,没什么救了”。
生活用水成难题,老人挑水浇稻
老人万加松告诉记者,留在家里种地的都是老人,他们盼的就是能有个好收成。
“现在出水要靠运气的,你家的井有水,我家的可能没有。谁家有,就到谁家去。”万加松说,每家每户的堂屋都放着水桶水缸,尽量储水。
而对于田里的稻子,他们基本已经没有心去搭理了,“除了骆元花他们”。万加松说,最近一周,骆元花一直都在挑水浇稻。村民们普遍认为她是在白忙活。
上午10点多,记者见到了骆元花。她坐在堂屋的一角,旁边搁着扁担和水桶。“挑不动了,浇不了了,也不想浇了。”老人右手扶着腰,左手摸着额头。
儿女都在外地打工,老人不想增加他们的负担,种着3亩水稻。她说自己也知道浇水的效果不大,但就是觉得稻子干得心疼。
7月24日早上,两只水桶装满时,骆元花发现自己怎么也挑不动了。两边肩上都留下了扁担宽的红色印子,腰扭了,脚也破了。她回家后关门大哭了一场。
衡阳县39.5万亩农作物受旱
海垅村村支书胡大朝说,他们村位于斜陂堰水库的尾灌区,距离水库六十多公里。往年的7月10日,水库都会放水。但2013年6月下旬,该地便出现了旱情,而水库蓄水量不多,田间水渠一直都是干的。
“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胡大朝说,整个衡阳县都干旱严重,水库的水无法流到他们的村子。
记者从衡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拿到了一份简报,上面显示:衡阳县农作物受旱面积共计39.5万亩,其中水稻严重脱水28.63万亩(其中黑坼23.63万亩,白坼5万亩),而目前,还有5.5万亩的晚稻因缺水无法移栽。
衡阳县水利局屈荣新介绍,衡阳县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本身就容易出现干旱。而今年已累计降雨仅559.8毫米,较同年偏少308.9毫米,偏少约36%,旱情又来得早,导致部分水库的蓄水不足,给抗旱造成了一些困难。
“现在只能把有限的水做最好的调度。”屈荣新说,目前全县正在对抗旱用水进行统一调度,且已经将相关部署落实到各个乡镇。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旱情
首页|国际|中国|财经|评论|博览|军事|体育|图片|娱乐|时尚|明星|情感|论坛|博客
关于我们|About us|服务条款|新闻热线|广告服务|诚聘英才|建议意见|客服中心|网站导航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081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法律顾问:湖南邵文律师事务所 首席律师 刘邵武 电话:0731-85515938
Copyright © 1998 - 2011 China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日报网(北京英信联信息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10-848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