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县红石林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寒武纪形成的红色碳酸岩石林。位于红石林村的红石林景区只是该片红石林的一小部分。从景区到古丈县断龙山乡坐苦坝村的路边,石林密布在山坡上。
占湖南三分之一的喀斯特地貌以湘西最为典型,景观价值高的石林也主要分布在湘西,7月,我们寻访了湘西四县五地7处石林,它们面貌各异,颜色多变,虽大多默默无名,却各有美丽,亦是地球演变的天然教科书。在山林间,在稻田里,在时间里,变化,与等待。
>>>相关资讯:带孩子上一堂地质课 湘西石林科普旅游攻略(图)
2013年7月5日下午,花垣。当我们驾车转过弯,看到公路边这片盆景般精致、小巧的“石栏杆”时,心底涌上来一股惊喜。
“石栏杆”是湘西花垣县排吾乡小排吾村村民对附近一片“怪石”的称呼,也是这里的小地名,就在排吾乡政府旁。水田里的石头形态各异,黑灰色,有的低矮,像在田里劳作的大人和小孩,有的兀立,像即将发射的导弹,有的像巨大的立体帷幕,张开高高扬起。
[花垣石栏杆]
稻田里喀斯特微地貌,有小盆景,也有20米高的“立体帷幕”
此时正是禾苗生长的旺季,63岁的麻毓春头戴斗笠在田里除草。从隔壁民乐镇来游玩的石银珍、龙建新母子俩爬上路边一块2米多高的石头。石栏杆是当地的名胜,不时有人慕名前来,在麻毓春看来,这两年开车来的大队外地人多了。
麻毓春是小排吾村村民,以前家在2公里外的小排吾水库库区,后迁至此。石栏杆的石林间本没有农田,上世纪50年代末开辟新田后,从上游引水灌溉,加之从外边的小河边引水,水源出奇的丰沛,田都是水田。
至于田中的“怪石”,当地苗族人的传说称从海里出露,和科学研究提供的说法竟不谋而合。来的人多,不断有人说,麻毓春渐渐也了解了后一种说法。
比起关心石头的来历,他更关心禾苗的生长,一年的收成。像很多人一样,麻毓春年轻时候也来石栏杆玩过,但现在尽管在石林间日复一日劳作,却没有再爬到高高的石山上,像带我们来的湘西当地向导、驴友海子一样。
海子从被水田分隔的低矮石林攀上那座足有20米高的“立体帷幕”,一座高大方形兀立的石山,只花了几分钟。如果不知上山路径,看到大家在陡峭石壁上分散着合影,会很惊奇。其实,石下方有缝隙可入,不太陡的路通至石山中部,石山“体内”有一可容多人的空间,并可通过溶蚀穿的孔下望,还有一可容人身处站立,可被外看见。
不过要从石山中部上至顶端,有一定难度,恐高者慎行。我在海子指引帮助下,从一溶槽处攀爬上去,因手脚笨,有点狼狈,下去也是海子协助。站在顶部,举目四望,欣喜之余,并不轻松,尽管上面宽且平,但四周空空,可见山中数处裂隙。
我知道这是大自然经年累月的结果。尽管后来考察过的湖南省地质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童潜明教授称,该石林岩石产状不甚稳定,但我的运气不会那么背,刚上去就垮塌。童教授观察,这里的石头是白云岩,有资料显示含氧化镁20%左右,达到耐火材料溶剂白云岩二级品要求,附近可见到一些采石场,可这片石林没有任何损坏,保存很好,只是范围太小,不到一个足球场大,否则旅游价值很高。
据做过湖南石林专题研究的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陈文光介绍,石栏杆石林岩石是5亿年前的寒武纪形成,经过百十万年溶蚀、风化,只是最初那片石林剩下的一点点,可能在日后某个时间消失。
若干年后某人来此,是不是没有我的福气了呢?我突然为自己感到庆幸。